情系穹窿——吴岳辉的“穹窿情结”
他一直从事农经工作,却撰写自然地理、人文风情系列文章、绘制出系列展示穹窿地质风貌的标示图。
他退休后又自出经费,沿早年发现的地质奇观,建了一条宽1.5米、长4.5公里的步游便道,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熊永志文/图
走进大峡谷
从威远县铺子湾镇进入同心村,翻过一道低缓山梁,突兀陡峭的高山、横亘的深沟蓦然入眼。这种罕见的地质构造,就是专家学者定义的“四川俩母山穹窿”。
“向导”是今年从威远县人大退休的吴岳辉,他指向沟谷告诉记者,这里是穹窿地质地貌全长52公里的“兴隆场大峡谷”尾端,为丘陵地质与穹窿地质相交地带,沟底海拔高度约340米……
沿峡谷崎岖的乡村公路上行,山下葫芦口水库湖光水色映入眼帘。翻越全县镇所在地海拔最高的山王镇垭口,拐下接近谷底的沓水村,登上进崇山峻岭中的长沙坝水库大堤……高山台地、坑道峡谷、密林深沟、乱石山峰交替呈现,沿途风光移步换景。
驱车前行的吴岳辉一路如数家珍,沿途各地海拔高度、地貌特征、人文风土、植被生态娓娓道来。
继续前行,穿过犬牙交错的沟壑,来到湖面如镜、山水一体的长沙坝水库起源地——观英滩镇观音村22组,偌大的码头停靠着数十艘色彩鲜艳的客、货船只,湖岸有不少钓鱼人。
吴岳辉介绍,从铺子湾同心村到长沙坝水库大堤,为大峡谷下段,全长22公里,地处其中的葫芦口水库水面海拔高度400米左右;从长沙坝水库大堤到观英滩镇观音村为大峡谷中段,全长12公里,水库水面海拔高度484米……
离开观音村,持续在迷宫般的县道、村道上穿行,绕进象鼻咀水库,然后出山抵达车流穿梭的威钢钒钛大桥,桥下深涧林木掩映,生机盎然,此地就是沟底水面海拔高度580米左右的大峡谷源头……从峡谷下段谷底到峡谷源头,通过几座水库渐次提升的海拔高度,能直观地感受穹窿地质梯级式抬升的特征。
吴岳辉说,“四川俩母山穹窿”核心区面积900余平方公里,以俩母山为中心向四周延展的大峡谷(沟)共58条,其中东向7条,南向33条,北向10条,西向8条,最壮观的就是兴隆场大峡谷,垂直落差300米以上,沿途宽窄在20米~50米之间,深峡100米以上……
只缘身在此山中
“导游”一路讲述,闻者大饱眼福耳福。不禁疑惑,此人为何对地质如此专业?
吴岳辉1956年生于抬头就可仰望“俩母山”的山脚下。从小学、高中、民办教师,再随“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辗转于龙会、新店、新场等乡镇并于1978年录用为越溪公社干部,一直生活、工作在穹窿山里。
他在山区生活的几十年,原本已对山太高、沟太深、路难行的环境习以为常抑或麻木。最深的感受是,每当下乡工作,疲惫地走在山谷里,经常渴望云雾飘渺的两山之间幻化出一座桥……
1998年,吴岳辉任越溪镇镇人大主席团主席不久,四川省城乡规建局廖先贵、成都市旅游局王文才两位专家前来考察穹窿山旅游资源,因他最熟悉线路,即兼任陪同和向导。
几天接触,他对以俩母山为中心的穹窿地质、地貌、构造及形成年代和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地位,以及古山砦群的历史、文物价值等资源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因为此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对这些山水根本就不稀罕。
此后每年,两位专家会数次进山考察,吴岳辉仍陪同深入山岭、山砦、深坑、峡谷。多年的感受和积累,以前嫌山高路难行的山谷,有了风光诗情;原本平淡无奇的“方山”、“台地”,显出灵动;坍塌的山砦城墙中,淌出了祖先为生存不屈抗争的故事……
穹窿深处有发现
2005年,旅游热日渐风行,越溪镇政府与两河镇政府形成共识,联手打造境内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两镇搭起班子前往成都,邀请持续进山考察并力促穹窿旅游开发的两位专家出谋划策。专家制定出《四川俩母山穹窿旅游开发详规》以后,下一步工作在吴岳辉主持下逐步展开。
为了更合理地贯彻专家的意见精神,吴岳辉开始收集相关文史资料,查阅穹窿地质区所涉仁寿、犍为、荣县、资中、威远五县县志,之后不断深入山谷、山砦走访,积极为穹窿旅游开发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源……
2006年,在穹窿山中生活了50年的吴岳辉因工作需要,调任县人大农工委副主任。突然离开一度生厌而后热爱的山区,各方面条件虽然更好了,乡恋之情却不时从心底泛起。
以后,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尽量参与山区乡镇调研,同时常于休闲假日“回家”走一走……先后对十几条主要峡谷、坑道和境内几十座山砦进行了数次甚至十数次踏勘,采集了大量无史料记载的图文资料、民间传说,然后梳理、归纳、辑稿。
论文获专业论坛奖
2008年5月,吴岳辉厚积薄发,写出6000余字的《四川俩母山穹窿奇观》一文,分资源、特色、历史沿革、旅游价值、总规建议等数类,详细介绍穹窿地质地貌的形成年代、奇特构造、断裂沟谷、山岭背向、水系延展、古遗迹、人文、气候条件、物产等等旅游资源。同时综合省城乡规划局、成都市旅游局、成都理工大、川大等专家、教授相关论述,提出了内容具体、条理明晰的开发设想。
为了让珍贵奇特的穹窿资源早日走出“深闺”,他先后将文章投入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信箱,面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相关部门……
时过3个月,市委主要领导与省旅游局、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省名城古镇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会专家组一行,进入威远进行为时两天的考察调研。吴岳辉被指定为向导,负责一路全面、系统地介绍情况及旅游开发设想,市领导及专家被穹窿地质地貌与深厚的人文资源深深吸引……
2010年12月,“第三届中国四川古镇文化研究论坛”在成都黄龙溪举办,吴岳辉因撰写《浅析四川俩母山古砦群的价值》一文受邀参加。在这次专业学者、工作者400余人参会,论文达300余篇的论坛上,该文与其他17篇论文获一致好评,收录《论坛专刊》发行。
促家乡旅游发展
多年前,为了更全面地熟悉穹窿地质地貌,吴岳辉通过卫星地图上的影像与熟悉的方山、台地、峡谷比对,发现在海拔835米的俩母山四周,呈斜坡状的山脉以俩母山为中心向四方延展,而上翘一方的山头又朝向俩母山,势如“众星拱月”。
更奇妙的是,他早年从地貌和等高图上发现,相隔俩母山1公里、海拔800米的鸡冠石山的整体平面,形同巨大的“山”字,近年又在谷歌卫星图上发现,依傍这座山的一条大深沟似“亻”。二者自然天成,奇妙地组成了一个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4公里的巨型“仙”字。这一神奇现象,惊人地与俩母山自古尊为“仙山”暗合。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穹窿面貌,之前基本不摸电脑的吴岳辉向孩子请教,学习图像处理、文字输入、电脑制图等软件运用。经过较长时间的刻苦努力,终于完成了第一张《四川俩母山穹窿地质地貌平面示意图》制作。随后,穹窿背斜地貌、山岭、山砦分布,峡谷、水系流向,古寺散落等十余种类的图纸陆续制作完成。这些示意图上的经纬、坐标、海拔、道路、地名等信息标注清楚,无论专家或旅游者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各种信息。
今年4月,吴岳辉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俩母山,去完成留存心中已久的宿愿。他协调好了涉及越溪镇、两河镇3个村11个组、上百户村民的土地和山林,然后自掏腰包请了6位村民,历时近4个月,沿早些年发现的“仙”字笔画,建了一条宽1.5米、总长4.5公里的便道。
走在平缓蜿蜒的便道上,为此欣慰的吴岳辉说:“这条路有几大功用:一是经过游人逛山、观景踩踏后,‘仙\’字图像会更清晰地显现出来;二是接通了以前难以前往、山顶可全方位观景的鸡冠山;三是为村民出行、生产、放牧、护林防火提供了便利……”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你已经退休了,以后对家乡的旅游发展还会做些什么?”
吴岳辉答:“18年前初遇的两位地质、旅游专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至今仍经常进山游历、研讨,而自己作为‘山里主人\’,更是按约定陪同左右,在探秘自然、收获快乐的同时,共同为穹窿地质地貌的旅游事业尽绵薄之力。”
新闻推荐
2016年10月,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58个(宗),实现交易总额31697.91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采购进场交易项目5个,采购预算金额877.59万元,实际采购金额779.14万元,节省资金98.45万元。其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