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镇带动农村 农村推动场镇 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推动资源向下流动
近日在巴中举行的全省“百镇建设行动”现场推进会,特意让与会代表考察场镇附近的两个村。这体现了四川省对小城镇建设的全新认知。“除了场镇,还得建好农村。”与会代表们认为,小城镇建设应坚持镇村结合,实现“场镇带动农村,农村推动场镇”的良性互动。
统筹规划
场镇与村明确功能定位
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建管站站长吴高斌记忆中,过去场镇和农村一直都“离得很远”,有限资金都被用于场镇建设,农村得不到小城镇辐射带动。每隔几天的赶场,似乎是两者唯一的交集。
变化出现在2013年,当年柳林镇入选“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首次有了镇域总体规划,“镇区10平方公里范围,第一次被作为整体来全盘考虑。”吴高斌介绍,按照“一心三轴六片区”的发展定位和“一核一带一环三区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钟家坝村、七星寨村、七颗石村……一个个环绕场镇的村落,各自分担起农业发展、旅游观光等不同职能。
把场镇、中心村和基础村作为一个整体来科学编制城乡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筹考虑镇村的空间布局、经济发展等各项内容,使镇村发展能够相互衔接和促进,这始终是“百镇建设行动”坚持的方向。在此理念指导下,3年间全省300个试点镇都完成了相应规划的编制或修编。
规划编制,也为镇村整体发展方向的再审视、再布局提供了可能。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党委书记王跃辉特别提出,规划改变了小镇原有定位。“镇上原来主要搞炼钢,后来遇到钢铁产能过剩,想转型但又不晓得往哪个方向走,很纠结。”王跃辉说,通过规划梳理,连界看清了自己的优势:有交通优势,紧靠成自泸高速,离成都市仅1小时车程;有景点资源,是威远县穹窿地貌的核心区。这个一度以重工业闻名的小镇,转而发展旅游业。
公共服务
农村生活也向城里人看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钟家坝村最让与会代表们惊讶的是村里的幼儿园:画着太阳的塑胶地面上,滑梯小屋等游乐设施一应俱全。一旁,还停着和城市里一样、全身醒目黄色的校车,早晚接送小孩。恩阳区住建局副局长何志寰介绍,幼儿园已有超过200个儿童就读,服务周边多个村落。柳林镇镇长刘虹均介绍,仅去年一年,小镇就将9000万元项目资金投给辖区各村。
同样的故事,也在南充市东观镇上演。场镇边的东新大桥螺溪河岸上,施工中的景观小道初具雏形。镇党委书记易小艳说,“有媲美城市的公共服务,才有更多老乡愿意回来。”
有专家认为,这是四川统筹镇村发展的“两手战略”:一方面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中心集镇和中心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扶贫等国家项目,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为农民向镇村转移提供舒适、整洁的安居场所;另一方面按照有利于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在中心村加快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等建设。双管齐下,使得村庄第一次有幼儿园、污水第一次得到处理……村里人生活也有了城里人模样。
产业联动
资源向下流动农民家门就业
9月3日,泸州市大渡口镇清溪沟的花田酒地景区人来人往。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条废弃厂区的小溪沟。实施“中国酒镇·酒庄”项目建设后,如今已是游人如织。
景区只是镇村产业联动的一个缩影。围绕“一瓶酒”,大渡口镇这个酒业强镇从提升品质、创新商业发展模式和延伸产业链融合入手,将场镇和周边农村产业紧紧连在一起——上游延伸至特色产业,形成观光农业、清洁生产、生态养殖的有机绿色价值链;下游延伸到第三产业,形成“观光休闲游—白酒主题游—农耕体验游”的旅游产品。九色甜元、知青山寨、梦里水乡等乡村旅游点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新去处。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大渡口镇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50万元,解决当地农户直接就业创业5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的农户年人均增收1.2万元,实现让农民在家门口致富。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300个试点镇以“产业强镇增收,城镇辐射农村”的发展思路,坚持产镇和镇村联动,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大力促进城镇的产业向农村拓展、资源向农村流动、文明向农村传播,城镇集聚、带动、辐射乡村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步凸显,有力带动了县域新村建设提档升级和农民致富增收。(熊筱伟)
新闻推荐
威远县知青纪念馆建成开放105幅历史图片、46份文献档案再现时代场景
四川经济日报内江讯(记者毛春燕李弘文/图)日前,威远县知青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吸引游客2000余人。位于威远县界牌镇中坝村的纪念馆,依托原有的两座土墙房屋改建而成,是结合古村落保护,为提升新农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