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镇车改,阵痛过后始见新风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8-13 07:46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基层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干部在县城和乡镇来来往往、进村入户跑田坎是家常便饭,没有车寸步难行。公车改革对基层乡镇是一次大的阵痛。然而,威远县的一个小镇——新场镇,在实施公车改革不到两个月,该镇上上下下已是新风扑面。

8月12日,新场镇党政办主任卜月秀欣喜地告诉笔者:以前,镇上每月的公车费用都是10000多元,车改后的7月份仅开支了2000多元,减少开支5倍以上。

变化不仅仅于此。据笔者调查,车改以后,新场镇干部积极顺势而为,千方百计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顺利地推进了工作,赢得群众的点赞。

车改伊始 有点不适应

新场镇一共有67名干部(包括村官等)。公车改革之前,镇上有一辆公车(轿车)、一辆租车 (政府固定租用的)、一辆供干部们从县城往返镇上上下班的交通车 (中型客车)。干部们上下班有公交车接送,下乡、开会有公车,或是坐政府的租车,或是到外面租面包车等。除了一般工作人员,凡是领导级别的动辄就要派车。

6月30日,新场镇公车改革实施后,整个政府机关只允许保留了一辆公车(轿车)。并且明确了严格制度:公车只能供急需公务使用;镇内公务(包括下村)一律不派公车,也不准用公款在外面租车。这样一卡,干部们就基本没有了派车、租车的理由。一时间,干部们还真有点不适应。

八仙过海 各有各的招

不过,大家很快就有了应对办法。

新的用车制度出台后,以前那辆基本属于镇党委书记专车的轿车(不仅公务,上下班也都坐这辆车),虽然保留了下来,但也只是平时放着,新上任的镇党委书记刘忠明坚持不坐这车上下班。可是,他同镇长至今都还没有私车,于是,他们就搭乘同事的顺风车,有时还去挤客车。这样,书记、镇长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就迎刃而解。

肖赫、黄雨潭等镇干部则赶紧买了私车,解决上下班和下乡的交通问题。他们为了节约成本、提高车座利用率,都是几个人拼车,每人依次开(出)一天车。

余波、龚兵、滕丹等10多名暂时还未买车的干部,镇政府就与客运公司联系,让他们每天统一搭乘客车,干部享受7折优惠。如此,干部上下班都按时到指定地点搭车,感觉一样方便。

车改以后,干部们背水一战,下乡打消了依赖念头:到开通有客车的村,一律搭客车;到附近的村,就走路。镇建管办副主任曹付洪说,“以前看到别人坐公车,自己骑摩托车,面子放不下,现在大家都不坐公车了,我这摩托车更显示出了优越性,路宽路窄都可去,很方便。”

镇群工办主任胡洪、计生办副主任唐丞强等人,买私车好几年了。但是,以前若是镇上的公车安排不过来或者没租到车,该今天到村上去做的事,他们很有可能等到明天再去。反正不舍得用私车办公事。现在,大家都不坐公车了,他们觉得开私车下村办事心安理得了,随说随走,办事反倒更及时了。

沉心静气 下村解民忧

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益其,所联系的三佛村是全镇最远的村之一。以前有公车的时候,他从镇上到三佛村都是镇上派车,来去坐3个多小时的车,且不敢久留,三两句话说完就匆匆打道回府。因为,他不可能让公车停在村里等着自己慢条斯理把问题解决完才走。“但是,村民们要反映什么问题却没有了多少机会。”刘益其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虽然是辗转乘坐客车到村上,可是没人催没人等,可以安安心心办事情,甚至住上一两天,把群众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完了再回镇上。”

镇群工办副主任李扬现在下村的办法则是:要么自己花几十元搭摩托车下村,要么去了就实实在在住上两三天。他觉得,“不坐公车了,为群众办事更能沉下心了。”

联系丰田村的胡洪说,“村里不论大事小事,我现在都开着私车说到就到。村上修公路,有个别村民不让地、不集资,我有两次都是跑了这家跑那家做工作到半夜,直到村民思想通了才回家。”

丰田村村主任李凤飞感叹地说:“如果像原来那样坐公车,司机哪里容得了等他这么久哦!”

“我们原来担心车改以后,干部们到村上的时间会不会更少了?实践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三佛村村支书周严德说,“驻村干部刘益其现在是赶客车到村上为我们规划乡村旅游业。他认真地给我们出主意,建议村民不要像其他地方那样搞上档次的餐旅项目,可开发一些容易操作的项目:比如,让游客利用农民的土鸡土鸭自己动手做家常饭菜;游客也可花钱请村民办一桌农家菜。这个办法推行后还真管用,村民周运广说,有时一天都要收入上千元。”

新闻推荐

威远县连界工业园区

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简介1、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2、规划内容:“一心、一轴、四片”。一心:川威集团连界工业园区;一轴:宝溪河生态绿轴;四片区:物流园区、科技孵化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配套生活服...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