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火热的青春

内江日报 2016-05-09 07:57 大字

◇本报记者 刘小玲 文/图

从普通炉前工到工长、炉长、技术科长、高炉车间主任……一路走来,他与炼铁相伴,与高炉同行;

扎根炼铁热土,从21岁到33岁,他经过十余个春秋的炉火历练,不仅练就了一身精湛的高炉高钛炉渣冶炼操作技能,而且锤炼了敢于创新、敢于啃硬骨头的坚韧意志。

青春,在炉火中闪光。他就是四川省劳模、川威炼铁高钒钛冶炼技术创始人之一——吴惑。

敬业篇:

实习期间担任工长创下“成长纪录”

威远县连界镇,这个大山里的老工业重镇,孕育了中国500强、四川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川威集团。

12年前,当时大学还未正式毕业的吴惑,就已经来到川威集团实习。在这个小镇上的大工厂里,吴惑实现了当工人的梦想。

今年4月30日,记者在川威集团见到吴惑时,他一会儿在中控室密切关注电脑上的各种参数变化,一会儿又奔赴高炉前查看现场。电脑上的上百个变化的参数,炉子里飞溅的火花,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响炼铁冶炼的动人乐章。

铁水正红、炉火正旺。由于近期钢铁市场良好,除了6#、7#两座大高炉正常生产以外,川威集团小高炉也恢复生产。

4月21日,小高炉正式复产,急需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此时,吴惑这块“革命的红砖”,从大高炉车间“搬”到了小高炉,担任小高炉车间主任。仅一个多星期,小高炉日均产量就打破了历史纪录。“相比过去,目前的日均产量多了160吨,我们的目标是240吨。”吴惑坚定地告诉记者。

“不好意思,实在太忙了。”忙碌的吴惑在空隙时间向记者表示歉意,“老高炉刚刚复产,系统还不够稳定。”事实上,从大高炉到刚复产的小高炉,为了抢生产、增产量,吴惑和同事们已有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了。

“爱岗敬业、工作勤恳、认真负责。”同事李向东评价吴惑,工作兢兢业业,事事亲力亲为。李向东记得很清楚,2014年12月5日,工厂检修设备,本来不值班的吴惑却赶到现场,守了3个多小时,直到设备正常运转后才离开。

在同事的记忆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正是这样的敬业精神,驱动着吴惑“一路向前”。仅5个月时间,炉前工已成长为工长。而当时的吴惑还未正式毕业,还在实习期间,这也创下了炼铁车间的“成长纪录”。

两年后,吴惑从工长升级为炉长,这也意味着年轻的吴惑必须挑起更重的担子。

创新篇:

在“钢丝绳”上行走的“炼铁达人”

如何降本增效?这一直是企业面对的永恒“命题”。

钒钛矿在成本上低于普通矿,同时可提钒再次获取效益。改变冶炼原料,摆在吴惑与同事们面前的难题是:技术从何而来?

从2005年开始,吴惑便负责高炉钒钛矿冶炼技术攻关。这一技术中,必须牢牢控制硅含量的指标。普通矿冶金参数区间要求值为0.2~1.0,而钒钛矿冶炼的参数指标必须在0.25~0.55之间。吴惑与同事们不仅成功将参数指标控制在了这个区间,而且将指标降到了0.2~0.5之间。

花了多年时间刻苦钻研、创新技术,参数指标仅降了0.05?!

“你可别小瞧这0.05,每年将为企业节约上百万的成本!”见记者十分疑惑,吴惑解释道。

这“0.05”的背后,是吴惑及其同事们的辛苦与汗水: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不行;时间多了不行,少了不行;原料质量不能波动太大;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吴惑形象地比喻,这就像炒菜,在调和好盐、味精等调料的同时,还必须掌握好火的大小与炒的时间。

事实上,这一技术创新远比炒菜复杂得多。严格的区间指标,控制起来难度非常大,被业内称为“走钢丝绳”。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放不出铁,直接影响产量与成本,造成巨大损失。

无数次的实验后,这一技术难题被吴惑与他的同事们成功攻破,并达到国内钒钛矿冶炼先进水平。从普通矿石冶炼向高钒钛冶炼转变,仅原料的改变,每年就为企业节约成本6000多万元;同时,这一冶炼方法达到了提钒标准,每月就将创造近千万元的效益。

在省劳模的申报材料上,记者看到:结合国内外原燃料综合性价比,吴惑对配料工作提方案并负责实施,共节约配料成本5000余万元;负责高炉多环布料研究成功,完成“降低高炉燃料比10公斤”重大科技项目,并在川威高炉推广,年节约成本4000余万元;编写 “空料线停炉”技术方案,创造经济价值2000余万元……

提起吴惑,炼铁厂厂长陈仁宏欣慰地告诉记者,多年来,吴惑肯学肯钻,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效益数亿元。

学习篇:

感谢良师传授的“武功秘籍”

在吴惑看来,当今的钢铁工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面对不断的挑战,解决一个个棘手的难题。而在吴惑的学习道路上,他坦言遇到了很多“贵人”。

记忆最深刻的一位,是在一次行业交流中偶然认识的同行。这位奋斗在一线的钢铁老人,成为了他一生的“良师”。

在连界未通高速公路时,这位老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专程来到川威集团看望吴惑。两人和往常一样,交流工作心得与技术创新。临走时,老师交给他一本近百页的手写稿,这成为吴惑挚爱的宝贝。吴惑告诉记者,这本手稿就是老师传授给他的“武功秘籍”,必须好好学习,然后运用在工作之中。

在担任工长不到一年时,一次,高炉出现管道行程的问题。正在休假的值班炉长,打电话让吴惑去处理。临危受命,吴惑没有退缩与怯意。结合自己平时所学的知识与前辈们的经验,吴惑创新使用溶剂添加解决高炉缸冻结,仅用两天时间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过去出现这样的问题一般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好。也就是从这以后,川威集团开始使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同类问题。

尝到“甜头”以后,吴惑刻苦学习与钻研的劲头更足了。向书本学习知识,向前辈学习经验,让吴惑受益匪浅。

每年4月到9月,是川威集团“防雷击、防垮塌、防洪、防盗”的“四防”时期。今年4月初,电力工人在对变电站进行检修时因操作失误电网全部失电,导致风机停机、高炉进风系统被渣铁全部灌死。

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好,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吴惑当即成立最强的事故处理队伍,第一时间查出事故原因,成功处置这一事故。在同级别事故处置中,节约时间10小时以上,有效防止了事故扩大,大大降低了事故损失。

川威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技术能手”、“第二届科技大会”先进科技工作者、“科技十佳”、“省劳动模范”……这些荣誉称号,见证了吴惑的努力与付出。在火与汗的洗礼中,吴惑在这里熔炼了自己火热的青春,让青春的价值不断地升华与跨跃。

新闻推荐

威远县举办“全国助残日”活动

(记者徐静)5月6日,在第二十六个“全国助残日”前夕,威远县“助残日”系列活动在县特教学校举办。县领导罗平、李磊、龚建华、谭斌、王志远,县级有关部门、部分镇、各中心校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火热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