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誓把荒山变“金山”——资中县新桥镇文化村第一书记凌黎二三事

内江日报 2016-03-08 08:24 大字

说起“第一书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对于资中县新桥镇文化村第一书记凌黎来说,却经历了从最初的“小激动”到后来感觉到责任和重担的转变。而这样的转变,从他走村入户的工作开始,从他近距离接触贫困户开始,从他找产业项目的波折开始。凌黎说,第一书记,实际上就是背负着群众期盼的人,是帮助村子致富的人,是心贴着群众的普通人——

◇本报记者 丁洁 文/图

用心帮,情暖众乡亲

“群众就是盼着出门不走烂泥巴路的王大姐,群众就是盼着栀子能卖个好价钱的肖老汉,群众就是盼着儿子早日结束打工生涯能全家团聚的刘大爷,群众心里有杆秤,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又一天的工作结束,新桥镇文化村第一书记凌黎在驻村日记上,郑重地写下了这几句背负着太多期望的话。

3月4日这天,依旧晴朗。记者跟随凌黎一起,前往他的驻村帮扶点,工作开展得差不多了,他顺道去了一趟贫困户袁达常的家里。

81岁的袁大爷正在院坝里编竹筐,看到凌黎和村主任刘平,他开心地笑着,起身来迎接。

摆谈中,袁大爷回忆起了去年的一件事,忍不住流下泪来。

袁大爷的大儿子入赘到了另外的县城,二儿子外出多年至今杳无音讯,他一个人就住在村两委帮助协调的五保户的房子里,老年生活有些孤冷凄清。2015年10月2日上午10点,在办公室联系栀子销售的凌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快!快!袁大爷摔倒了……”电话那头响起焦急的呼救声,急促中还带着颤抖。凌黎立即放下手中工作,赶往出事地点。

凌黎赶到袁大爷摔倒的地方时,周围已经围了一圈村民,袁大爷躺在地上人事不省,大伙儿都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见状,凌黎赶紧招呼几名村民一起将袁大爷送往县城医院,老人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安置,凌黎又掏钱包支付了医药费。4天的治疗后,袁大爷出院回到了家,村民感叹:“多亏了第一书记,不然哪个管哟!”

袁大爷的突然生病,让凌黎皱起了眉头:村里像这样的老人还有多少?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贫困村,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现象很普遍,留守老人是我们特别要关注的对象。离开老人的家时,我心情非常沉重,作为第一书记,肩上责任更重了,为民办事的信念也更坚定了,我们都会老,但我要努力改变贫困老人的晚年生活!”凌黎在自己的民情日记上写道。

济难扶困,必须让村民“拧成一股绳”。凌黎跟着老支书对村上孤寡、年迈体弱老人进行了再次走访。“朱盈席,63岁,单身;刘廷贵,空巢老人,患脑溢血,说不出话,手脚不便……”凌黎建立了10位老人的信息档案,他说制定帮扶计划时,脑子里忽然记起了一首歌——《当你老了》。

“事实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凌黎说,每当走访完,他都会写上一点民情日记,记录走访的点滴感受和困惑,每次回看这些日记,他的心就感觉被揪着。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争取村上发展项目,让年轻人有机会返乡创业,能守护在老人身边。

为修路,不辞辛劳奔波忙

“凌书记,我们的水泥公路什么时候可以修好?”在文化村里行走,遇到一些村民打招呼,首先问的就是这个问题。这是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凌黎工作中的重点。

凌黎是资中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股股长,得知自己被派驻新桥镇文化村任“第一书记”时,他先是一愣,因为文化村这个名字以前没听说过,接着就开始有点“小激动”,不断地想象着那是什么样的村,有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文化村属于山区,距新桥场镇约10公里,与威远县接壤,由原文化村、石岭村和傅家村三村合并而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属建档立卡贫困村,平时气温要比县城低好几度。

第一天报到,凌黎是骑着摩托车去的,从石庙村到村办公室短短的6公里路却颠簸了近20分钟,全身上下满是灰尘。这让他跃跃欲试的心瞬间冷静了下来,随即又乐观地安慰自己:好在距场镇还不算太远。

——这条路给了凌黎一个“下马威”,也开启了他的驻村工作。

驱车行走在这条路上,速度不能超过30码,轮胎压在碎石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文化村党支部书记刘祖明揶揄道:“要多吃一点饭,不然颠一颠的还没到村上就又饿了……”虽说是玩笑话,但却听出了一丝辛酸意味。

文化村有通村公路15公里,其中11公里是碎石路,4公里为烂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既影响出行,又制约经济发展。

地处山区的文化村,空气清新,是徒步和郊游的绝佳之地,同时,这里还有成片的栀子树,每年4、5月份,洁白的栀子花盛开,香气袭人。村里曾想过搞一个栀子花节,但花香也怕路太烂,因为这条泥结石路,前来赏花闻香的游客数量不多;栀子果实是上好的中药材,却因为路烂销路不好;文化村的矿产资源丰富,出产硅沙,曾经有商家有意向前来开采,同样因为路的原因而放弃了。

路,成了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最大问题。路不好,谈什么发展?

为此,凌黎用了30天时间走村入户,收集到66条意见建议,逐步清除修路的各种障碍,为争取指标做准备。这其中,转移垃圾处理厂尤为困难,凌黎带领村两委顶着不理解、阻拦和咒骂,耐心做了20余次工作,最后选定方圆500米没有住户且没有耕种土地的山凹,解决了修建公路的大难题。

争取指标,必须和当地党委政府“合下一盘棋”。凌黎说,那段时间自己开始了“轮番轰炸”式的汇报:文化村公路的现状挂嘴边,据实反复汇报;群众的意见揣兜里,耐心诚恳表达;自己的想法记脑里,详细梳理讲解。

经过召开10余次村委会、村民大会,10余次汇报,文化村公路硬化被确定为全镇村道建设优先考虑项目。2015年,首批新建公路2公里,购买1000吨碎石用于铺路和维护,缓解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然而,这只是他们为修路迈出的第一步,泥结石路的硬化还是个大问题。现在,凌黎和村干部们仍在为这条百姓的致富之路奔波和努力:“争取早日修好,让更多人闻到文化村的香气!”

搞产业,因地制宜“挖”项目

文化村有村民505户、1710人,其中贫困户53户,93%是因病和残疾致贫,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小而散的畜禽养殖。

没项目可以挖掘,产业都没有,怎么脱贫?

凌黎经过调查了解到,文化村适宜中药材种植且有一定基础,但村民缺技术、愁销路,曾经的1000多亩栀子被砍伐大半,剩余的500亩中,大约300亩也成为杂草丛生的荒地!

结合调查摸底、村两委协商讨论结果、市场需求,凌黎确定了“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思路。

发展项目,必须和派出单位“共筑一条路”。凌黎派出单位负责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服务工作,他第一时间回单位向领导汇报了文化村产业现状和自己的发展思路,得到了大力支持,先后20余次与四川弘升药业公司进行沟通联系,带领技术人员到村上考察种植条件、选择种植品种、指导种植技术、协商销售方式,得到了“推荐优质种苗、无偿提供技术、全部保证回收”的承诺。

2015年,在经济下滑的大环境下,栀子价格大幅下跌且严重滞销,凌黎带领村两委班子采取网络贴吧、手机微信、QQ等方式帮助村民推销优质黄栀子,将村民家的栀子全部成功售出。

文化村8组的陈庆退伍后,去年11月投入30万购买了一批牛犊,注册了宏辉家庭农场,成了村里首个成规模的养殖户。凌黎和村干部们帮助咨询贷款事项,并且根据奖补政策,为养殖户修建了蓄水池,还专门铺了一条碎石路……有了这样的支持,陈庆的农场发展很快,他表示很感激。

“第一书记驻村,不是送米、送油、送钱的一时资助,而是聚智、脱贫的长期发展。”凌黎说,要真正扶植好产业发展,就需要切实地解决群众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难题。文化村党支部还专门发了《致返乡亲人的一封信》,号召大家回乡发展。

产业项目有了,村民找回了干劲,凌黎也充满了信心。“文化村还有种植茶叶的得天独厚条件,接下来我的想法就是引进茶叶种植专家进村规划设计。”凌黎豪迈地说,“我要把丢弃的荒山变成飘香的茶山,老百姓的金山!”

新闻推荐

加快绿化进程 创建“森林城市”

◇李鸰“十二五”期间,内江市加快造林绿化进程,除有效管护天然林资源外,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1.74万亩。“十二五”末,内江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15%。全民义务植树达1380万株,内江城周绿化工程...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