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辛勤耕耘促发展 勤勉理财惠民生——市财政局助力“三农”工作纪实

内江日报 2016-02-26 08:29 大字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地方财政部门无疑就是这个家庭的“大管家”,支配着家里的每一项开支,管好每一分钱、记好每一笔账。

作为内江人民的“大管家”,内江市财政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深化预算管理,稳妥实施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力促进了全市各项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其中,脱贫攻坚、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改革、新农村建设……一分一厘用在刀刃上,一举一措贴在农业上。

农业,民之本也。近年来,内江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转变支农方式、加大投入力度,为发展改革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政,庶政之母,邦国之本。财政部门聚好财、用好财、管好财才是我民之幸。春去秋来,今天,也让我们来理一理“大管家”账目。

激发活力聚好财大胆创新助农业

蛋糕虽可口,可要人人都能吃得上,还得把财政“蛋糕”给做大了才行,财政“蛋糕”是基础,是前提。经济是“源头活水”,如何做大财政支农是要务。

——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做大财政支农投入规模

俗话说,只有锅里有碗里才能有。对财政局亦是一样,有了资金才能有“底气”,市财政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取得新突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路,积极发挥争取资金主渠道作用,通过夯实基础工作、抓好规划对接,做好项目储备、加强工作汇报等举措,争取了扶贫连片开发、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农业担保体系建设等省级首批试点项目资金落地内江。

同时,努力抓好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管理,以良好的项目资金管理绩效和扎实的基础工作,赢得了省财政厅和省级农口部门对内江的认可和支持。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全市共争取上级各类财政支农专项资金35.02亿元,其中2015年争取9.62亿元,较2014年增加2.71亿元,增长39.27%,为全市“三农”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资金支撑。

滋根雨润“三农”乐,拂面风和四季丰,“三农”发展蒸蒸日上,为人们津津乐道,农民都满面笑容,这与市级财政将财力向“三农”领域倾斜,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分不开。“十二五”以来,市级安排财政支农专项资金2.54亿元,其中2015年安排0.73亿元,是“十一五”末期的2.9倍,年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此外,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为平台,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发展,建立金融服务“三农”的运行机制。“十二五”以来,累计安排农业信贷担保专项补助资金6667万元,有效增强了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农业担保发生额达到22.46亿元。

——健全资金使用机制,实现资金的聚焦增效

完善资金整合机制。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目标,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大力开展整合。以2014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为例,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投入5180万元,引导县(区)财政投入234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960万元,社会投入4319万元。市级以上财政每投入1元,引导带动各项投入2.05元,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大力推进民办公助。以农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以统一规划为依托,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坚持通过民办公助方式推进支农项目建设,突出农民在支农项目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了财政支农投入的放大作用。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两个带动”

时代在发展,要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传统模式靠不住,新型农业是主题。为此,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优先让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财政支农项目申报和实施,完善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园区+专合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构建起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充分受益。大力推进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选择了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1个现代农业园区开展试点,将支农资金量化成股,用改革的手段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情系民生用好财优化结构保民生

过去,“屋漏偏逢连夜雨”道出了多少农民住、行、工的心酸。一批批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正是源于财政的加大投入,情系百姓用好财,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实施。

——切实保障脱贫攻坚

旧时悲,新时喜,家家都过好日子;扶贫困,利民好,人人都赞国家好。破屋变新房、羊肠小道变阳关大道、有吃有住有收入,无不夸赞时代好。据了解,市财政局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精准化扶贫,先后实施了扶贫连片开发、财政专项扶贫等项目,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脱贫为重点,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贫困户就业发展能力和帮助贫困户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9亿元,实现脱贫34.98万人,其中2015年脱贫4.15万人。

——扎实改善农田水利基础条件

坚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任务来抓,依托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节水型社会重点县等项目,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十二五”以来,全市投入财政资金7.42亿元用于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新建整治渠道2737公里,改造泵站274处,整治石河堰166处,整治山平塘3117口,新建蓄水池3300口,新增灌面49.24万亩。

——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依托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现代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以来,仅筹集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就达10.38亿元。全市完成现代畜牧业试点市和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项目建设,建成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8个、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8个。推进畜牧业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新建适度规模养殖小区389个。内江市被命名为“中国黑猪之乡”,威远县被命名为“中国无花果之乡”。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以来,累计筹集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和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6亿元,支持了新农村综合体、幸福美丽新村、新村聚居点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发展、村落民居改善、公共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片示范片5片,建成市中区尚腾新村、威远县四方村、隆昌县群乐人家等6个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幸福美丽新村150个以上。

——严格兑现惠农补贴

“当农民好啊,有地种,还有钱拿”,如今,在农民口中有的是满满的骄傲,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严格兑现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等补贴政策,切实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十二五”以来,累计兑现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15.86亿元。2015年,根据中央和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将原农资综合补贴的20%部分调整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并用于农业担保体系建设,提高了财政补贴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强化监督管好财逗硬认真强机制

财为民而理,财为民所用。作为人民“理财管家”,财政部门担负着财政资金的管理之责,“只有管好财,才能让百姓放心交付于我们,才对得起百姓”,市财政局始终以此为信念。

——健全资金监管机制

坚持“花钱必问效”的理念,加大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事前规划、事中监管、事后问效,强化检查和绩效考评的运用,构建了全过程复合式常态化的监督体系。大力执行公告公示制度,不断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做到内外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扎实开展财政专项检查

持续深入地开展支农资金管理的督查、暗查、抽查工作,把重心放到项目资金监管上去,做到监管不停顿、不放松、不懈怠,“十二五”以来,累计开展各项支农资金检查30余次。2013年开展的扶贫专项资金检查,查处违规使用资金862万元;2014年开展的水产专项资金检查,查处套取挪用资金219万元,收回资金194万元,向纪检、检察机关移送案件2件;2015年开展的农业、畜牧专项资金检查,查处违规资金134万元,其中骗取的财政资金23.4万元已全部收回财政。持续的专项检查,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威慑力,有效规范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

——严格实施绩效考评

严格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并对农民专合社、产业化等市级项目资金以及农口部门总体支出开展绩效评价,不断拓展绩效评价范围。同时,坚持结果导向,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实行激励奖惩分配机制,对主管部门或县(区)在预算经费和市级项目安排上根据绩效考评情况体现奖惩,提高了部门和县(区)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财政支农资金绩效提升。(王涛 伍雪梅/文)

后记

财为民而理,财为民所用。作为人民的“大管家”,市财政局记清每一笔账、用好每一分钱,才能让社会进步、和谐。从市财政局的“报账清单”中,持续地做好了财政收入的组织、使用与监管,他们主动作为、改革创新,为推动新一轮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力量,让咱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实惠,值得我们“托付”。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新闻推荐

严“审”,筑就廉政防线——威远县审计局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实

●全体职没有违反各项规定的情况,没接到一起投诉;●职工党风廉政建设知识集中考试,取得平均91.2分的好成绩;●党建工作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以上“成绩”,得益...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