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正当时——写在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召开后
◇本报记者 刘小玲
寒冷冬日,在国家级经开区——内江经开区的企业车间内,依然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作为全国汽车曲轴行业中的翘楚,内江富晟机械具有批量生产大功率曲轴能力,目前新厂区已建成投用,预计2016年业务量同比增长50%以上;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天津浩物的子公司,金鸿曲轴已形成年产各型汽车曲轴220万件的能力,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4.45%。
在内江,机械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其产值从2007年的27亿元,发展到现在的380亿元。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打造包括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在内的“一中心四基地”,着力推动内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这只是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深入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一个缩影。
2015年12月3日,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内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内江市委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决定》,吹响了强工业、兴产业的“集结号”。2016年1月,市委又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务实拼搏,凝聚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干劲,掀起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热潮。
审视:工业不强、产业不兴问题严峻,必须自加压力、加快追赶
2015年,内江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全市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和发展后劲的指标增速高于、好于、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成绩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部署,是全市上下的同心同德,奋力拼搏。
经济新常态下,换挡再出发,除了靠干劲,还需要战略定位引领转型发展。
事实上,作为全国老工业城市,与周边城市相比,工业不强、产业不兴是内江市发展的最大问题。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认清差距、自加压力、加快追赶。”
工业方面,从工业结构看,内江市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占比太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很低;从骨干企业看,内江市严重缺乏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大企业、大集团;从工业产品看,内江市主导产品以水泥和钢材等传统产品为主,产能过剩严重且价格持续下跌,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
2014年,内江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60.95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63.9%。而2011年,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09.50亿元。“也就是说通过四年时间,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只有50个亿,工业这几年在很艰难、困惑的背景下度过,一方面运营艰难,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全市经济总量的增长。”市经信委主任葛强说。
服务业方面,内江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兄弟城市相比较低,三次产业结构不优,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农业方面,201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8%,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但农业内部结构中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占农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近90%左右,林业、渔业和服务业仅占10%左右。农业生产不仅缺劳动力,更缺现代农民。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农业机械化使用程度低,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任重道远,保持农业农村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和后劲较弱。
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躬身爬坡、负重奋起,这是当下内江经济发展的一种自我观照和精神写照。
为此,市委提出要把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点放在加快推进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个转变”上。
共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势在必行,必须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工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兴,则城市兴。工业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当前,内江市正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阶段,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艰巨形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立足战略全局,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放在了重要位置,作为实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支撑而提出。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上,作出《关于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决定》。会议释放出的信号明确而又强烈,必须奋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葛强认为,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推进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这些部署非常振奋人心、非常鼓舞人心。相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十三五”时期的加快发展,全市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将大幅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明显加快,内江在全省经济版图的地位和作用将持续提升。
市科技局局长王仕平也曾多次参加《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决定》的讨论。他认为,工业企业的利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太低端,而造成低端的原因则是生产工艺、科研技术的落后。“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这也正是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有利契机。”王仕平建议,要将改造传统产业放在首要位置。
着力推动内江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着力打造“一中心四基地”,即打造成渝经济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打造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西部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努力推动大企业大集团与小微企业共同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成长齐头并进,服务业壮大和制造业升级互促共进,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决定》中确定的关于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成为内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必将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奋起: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务实推进,掀起工业强市、产业兴市高潮
在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决定》后,市委、市政府持续发力,将产业发展放在了“十三五”重点任务的首位,并提出实施产业发展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等具体举措。
“行动计划”出台,如同“发令枪”响起,上下联动、主动出击的态势迅速升温。
2016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怎么干?“要重点实施好‘壮大一批重点企业、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做强一批重点产业、建好一批园区平台、打造一批工业品牌、淘汰一批落后企业、打造一批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核心内容的‘七个一批工程\’”,市经信委主任葛强说,市经信委已对此作出安排。
2016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怎么做?市委农工委主任林锋认为,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建设“一区五带”,打造全市农业经济新引擎、农民增收新亮点、农村发展新动力。
2016年,第三产业又该如何发展?市商务局局长张静表示,全力实施服务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四川电商第二城和川南电商发展中心”,力争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
不仅仅是市经信委、市委农工委、市商务局等部门,事实上,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之后,各级各部门庚即召开相关会议,对市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进行了传达贯彻,将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实践,确保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各县区呈现出高涨的发展热情——
市中区提出,大力推进“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建设,着力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工业质效;着力三产繁荣,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着力促农增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
东兴区提出,要加快推动中再生废旧手机拆解等产业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要抓好高铁经济区等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要加快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促进农业稳步发展;
隆昌县结合实际,出台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大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的决定,并细化制定了产业攻坚和城乡基础设施攻坚两个“三年行动计划”;
威远县已完成“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初稿,正在起草《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的决定》;
资中县正加快编制“十三五”规划,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立足资中被列为全省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版;
……
奋起,不止于思想、精神上的警醒与提振,更体现在行动、实践上的实干与奋斗,体现在以领导干部的奋起带动全市上下的奋起,在相互激发中寻求新路、在鼓劲加压中实现突破。
从各部门到各县区,从领导干部到一般职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务实推进、形成合力,在全市掀起了强工业、兴产业的高潮,成为干部群众的一种“集体”行动。
天下万事,皆成于实。2016年,在新的起点上负重奋起、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之路,承载着这座老工业城市的太多希望。
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作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决定》,犹如寒冬中,一个政策“大红包”的出现,让不少企业产生一种暖意盈怀的感受。
不同的时空映现出相同的追求——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从“一把手”的身先士卒,到各县区的比学赶超,到企业家的信心满怀,再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现场,负重奋起的氛围悄然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逐渐植入强工业、兴产业的各个层面。
奋起进取中,更多关于“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的精彩 “内江故事”正在书写,每一个关注内江发展的人都在期待并相信——
内江工业发展、产业发展即将走进温暖的春天!
新闻推荐
(王平记者徐静)威远县统计局在行风建设工作中,“三措并举”积极发挥行风监督员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牢牢把握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主导权。局党组高度重视选聘统计行风监督员工作,把行风监督员...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