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抗日战争时期的威远:发展实业 支援抗战

内江日报 2015-10-04 23:52 大字

◇本报记者 吴晓龙

全面抗战,八方支援。作为大后方的内江,在抗日战争时期甘于奉献、加紧生产,壮大粮棉糖酒等传统产业,保障后方经济繁荣稳定,为抗战前线输送大量煤炭、粮食、蔗糖、军用酒精、夏布等战备物品物资。其中,威远人民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记者在威远县史志办公室了解到,在抗战期间,威远县注重兴办实业,支援抗战,大力开发资源,兴办煤矿、铁厂、瓷厂和玻璃厂,发展交通,兴修乡村公路,增加交通工具,发展文化经济、交通事业。既保证了支援抗战前线的军需物资,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相邻的自贡市生产井盐和工业用盐,历史悠久,其燃料一直使用威远煤炭。威远煤炭外运靠水路。抗战期间,食盐供需矛盾突出,急需威远煤炭做燃料进行生产,为此,自贡曾在威远专设威煤产运管理机构。

1940年,威远煤矿(黄荆沟煤矿)建立后,县煤炭生产改革了开采工艺和使用运输机械后,产量大增。为保障煤炭外运,县先后修通向(善场)山(王场)公路(即铺子湾至山王场)、向黄公路(铺子湾至黄荆沟)、威新公路(威远至新场),同时修整威井公路(威远至自流井)。此后,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水陆畅通,为确保威远煤炭外运至自贡市制盐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促进了威远煤炭工业发展。战前,县境内大小煤矿140户,至1940年已发展为390余户,矿工最少时为7204人,最多时达22674人。

此间,冶炼业也得到相应发展。威远冶铁历史悠久,均为土法木炭风箱生产。战前,年生产量仅为3千吨,1938年至1940年改传统土法生产为高炉生产,新建高炉17座,年产铁达1.2万吨,仅1940年产板铁1.125万吨,品种为苏钢、毛钢、灰口铁、白口铁等,主要供应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24工厂(重庆炼钢厂)炼钢,1934年至1945年,威远钢铁外销量达2.5万吨,为供应抗战期间军事用钢起了一定作用。

威远永盛瓷厂战前以生产耐火材料和日用陶器为主,抗战期间,日机频繁展开对大后方四川的空袭,狂轰滥炸,战后重建急需建筑材料高低压电瓷配件、耐火砖等。为支持受炸地重建,自1940年起,威远永盛瓷厂减少日用瓷生产,大量生产高低压电瓷配件和耐火材料达1728吨。

(本文文史资料由威远县史志办公室提供)

新闻推荐

秋走威远银厂沟

◇樊碧贞银厂沟,位于威远县新场镇龙奉村。沟内产银矿石,清朝有人在此采矿炼银,故得名。遗有荒废的采矿坑道70余米。1976年,当时的龙奉大队在沟内广植楠竹,至上世纪90年代,渐成规模,蔚为壮观,誉为...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