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收开“新门”

内江日报 2015-10-19 23:46 大字

◇本报记者 兰萍 文/图

今年以来,内江市按照“三严三实”新要求,把农业倍增工程、农产品特色品牌打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广招商、引项目、建基地、壮龙头,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使农业这一传统弱势产业奏出新强音,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抱团取暖

新型经营主体涌现

内江是农业大市,耕地质量也不高,并且经营分散,发展现代规模农业应从哪里突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内江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优化环境,围绕优质粮油、生猪、家禽、蔬菜、水产、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扶持和培育了一批产业链较长、技术水平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

目前,内江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8家。今年1~6月,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9.45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

与此同时,内江市结合实际,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社。

2008年4月,由一批教授、研究生、本科生等高学历人员及生产第一线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共同组建的“专合社+专家团队+农户”创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江市江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该社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白乌鱼专业化生产基地。

在为社员提供技术支撑、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江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又有了新思路:2015年1月15日,成立了内江市首家农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江龙农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社员68人,资本金100万元,业务范围包括向社员发放贷款,为社员从银行融资提供担保等。

作为一种责、权、利更明确,更能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体,专业合作社在内江市基层深受欢迎。同时,通过“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系机制,带动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方式,在农村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全市农民专合组织社新发展52个,达到1526个;新增种养大户127个,达到1.2万个。

紧盯特色

农产品美名远扬

特色产业大发展,甜城千里呈异彩。

“中国无花果之乡”——在成自泸高速威远县地界,硕大的广告牌标志着这个以工业著称的丘陵大县的新定位。支撑这块“牌子”的,是全县5.1万亩无花果园。

威远历来就有种植无花果的传统,但基本都属于“散养”状态。2012年前,全县的种植面积仅有6000亩。可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县无花果种植面积从6000亩发展到了5.1万亩,集中成片的无花果产业,成为威远县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无花果为什么在威远得以繁荣发展?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民借着这股政策之风,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后者对土地进行整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经营,5年期满后,企业将土地连同农作物无偿移交给农民。在此过程中,农民可以帮助代收代管,打工赚钱。

内江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和水产产业化试点市。

内江市坚持集中、集聚、集约的理念,成片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围绕加工龙头企业,做强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围绕生猪家禽、蔬菜水果、特种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巩固壮大威远无花果基地、资中血橙基地、内江猪繁育基地,成功创建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启动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建设万亩亿元示范区8个,发展林业产业基地10万亩,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6%,家禽规模化比重达到50%。

在市场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内江市坚持把塑造品牌作为适应社会消费升级和打造“特色优势农业”的重要抓手,一批叫得响的农产品金字招牌,让内江果蔬在销售中占得先机。

资料显示:内江市塔罗科血橙、冬尖、七星椒、周萝卜、柠檬等17个品种荣获无公害产品称号;“隆昌素”兰花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资中“塔罗科血橙”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资中鲶鱼”、“永安白乌鱼”获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科技兴农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

说到科技,就不得不提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该园区的核心区是银山基地,这里不仅是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提升自身生产技术的“进修班”,更是市民观看“稀奇”农产品的博物馆。

水果辣椒、番茄树、白色茄子……走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温室大棚,一片生机盎然的果蔬、花卉就深深地吸引住了市民的眼球。

目前,基地有果蔬、花卉、特种植物等1600余个品种。其中,蔬菜品种就有200多个、玫瑰花品种100多个,甘蔗、油菜、水稻、小麦等已成功向农户推广。

农业要发展,关键还在人。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日趋明显。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实现可持续,成为农业发展在新时期遇到的巨大挑战。

杨晓燕1981年出生,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她说:“在外生活不稳定,更不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可是回来做什么呢?只有当农民!”

但杨晓燕要当的不是普通农民。她跳出了祖辈们已经划定的圈子。3年前,她在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承包了十多亩土地,种起了大棚蔬菜,采用机械化耕种、喷灌等农业新技术。杨晓燕认为,父辈在发展农业产业方面思想相对保守,不敢接受新鲜事物,对于新技术更是不愿轻易尝试。

杨晓燕的选择是对的。目前,杨晓燕夫妻俩种植大棚蔬菜每年收入十多万元。这个“数字”更加坚定了夫妻二人继续当农民的信心。

杨晓燕仅是内江市“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今年以来,内江市农业部门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到乡镇农村开设“田间课堂”,把“农技教室”设在田间地头,并通过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员“取到真经”,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内江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接受培训的农民主要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专业大户等农业生产中的“生力军”。而培训采用“点菜”的方式,围绕提升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让这些“生力军”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业“顶梁柱”。

新闻推荐

威远县:省安全社区建设受到评定验收组好评

(记者吴晓龙)10月21日至22日,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现场评定组蒋维忠专家一行莅临威远县,对高石镇建设四川省安全社区工作进行现场评定验收。据了解,2013年9月,高石镇启动了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