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艺术“牛灯舞”
◇本报实习生 王斌文/图
牛灯舞发源于威远县越溪镇俩母山下,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其前身为越溪牛儿灯。清代中期,牛灯舞以浓郁的巴蜀乡村风俗为依托,以放牧、农耕为题材,仿照牛的各种动作加以提炼,冠以唱山歌、吹笛、下棋、说好话、耕牛、劝架、戏牛、牛打架、吃草滚澡等动作,配上自编的不同风格锣鼓打击乐,生动活泼地展现放牛娃的聪明、滑稽和牛的憨厚。
牛灯舞不仅演绎着乡村农耕文明,还体现出农民对牛的喜爱,寄托了农民对丰收的期盼与祝福。
2009年,牛灯舞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荣获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最高荣誉奖──精粹奖,中央电视台曾多次采访报道,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
新闻推荐
(唐兆权)9月1日,笔者在威远县新场镇万祥村村民张刚的院坝里看到,他养的一只黑山羊,一胎产了4只小羊羔,而且已是连续4胎“高产”。“不只是这一胎哟,买回来后一共产了4胎,有3胎都产的4只羊羔,有一...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