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丝”而行 村妇的创业路

内江日报 2015-07-23 00:22 大字

一个50多岁妇女,做了20多年的凉拌“三丝”。当别人以低她一半多的价格要“撬”生意,她却照样不败不倒,坐摊盈利。笔者向其探究秘密时,她说:“其实这很简单,就是想顾客所想,做良心菜。”

◇唐兆权 文/图

顾客群中求秘方

姜淑群,是威远县新场镇新权村村民。以前教过幼儿园、帮过餐馆、卖过抄手和面等,从事过很多行业。在帮餐馆的时候,她发现来点凉拌“三丝”的人很多,但街上并没有一家专门做凉拌“三丝”生意的餐馆。看到了商机的她说干就干,开了个凉拌“三丝”摊子。刚开始品种比较单一,多半以莴笋、海带、粉丝为主,顾客主要是熟人。

她向熟悉的顾客请教,凉拌“三丝”的味道哪些方面不好,是咸了淡了?或是不够辣、不够香?以及顾客喜欢吃哪几种凉拌菜等她都会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尽量让大家满意。“虽然是众口难调,可大家真的能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比如我原本以为,用花生油做凉拌三丝,大家一定会因油质好、更香,更喜欢,结果多数人都反映,没有用菜油香,于是我便用了菜油;有人觉得花椒粉,吃起来有苦味,甚至不严格筛选,会有花椒壳,吃起来不舒服,我就用菜油同花椒制作成花椒油,这样既有浓郁的花椒麻香味,也没了花椒渣。”姜淑群把顾客所提的每一项建议都一一记下来,进行综合评定,逐一改进。从开始的几样菜,增加到了黄花、土豆、木耳等20多样菜,让顾客选其所好。这种广泛听取建议的态度,让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做“良心菜”抗风浪

两年过后,经验有了,人缘也有了。别人看到生意好了,也跟着做起了这种生意,不久就冒出了近十来家凉拌“三丝”摊。摊子多了,有的人就打起了价格战。“当时我卖4块5一斤,别人卖两块一斤,想用低价吸引顾客。我不管,只在质量上下功夫,低价竞争是自己败坏自己的生意。虽然在销售量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可不到半年,与我争“地盘”的人就一一失败了。说起自己成功的秘诀,姜淑群说道,因为自己有地种菜,所选的食材都很新鲜,即使要在街上买菜,也要选择当天采摘的,不能有丝毫劣质菜;在制作时,很多人在前一天下午就把第二天卖的菜准备好,但她觉得这样不新鲜,卫生也不能保证,可要在当天早上才准备又来不及,并且也凉不了,于是她就在凌晨3点过起床,选菜、备菜,准备佐料,既保证了新鲜,也保证了能及时提供给顾客。姜淑群说,如果食材准备多了,第一天没有卖完,便会将剩下的倒掉,有时候一损失就是一两百元。

靠着新鲜的食材和为顾客着想的心态,姜淑群的“三丝”摊一开就是20多年,现在的“三丝”卖到了9块钱一斤。一般少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四五十斤,多的时候要卖出上百斤。就算除去30%的成本,也比帮人打工强多了。“实践证明,做生意要想顾客所想,紧紧依靠顾客才能长久下去。那些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商家,早晚会一败涂地。”姜淑群深有感触地说。

新闻推荐

威远县:开展烟草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吴晓龙)近日,威远县工商、公安、烟草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检查行动,对县城区内的卷烟经营户进行了专项检查。为进一步加强卷烟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威远县成立了...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