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产村相融 建设美丽新村——威远县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纪实

内江日报 2015-06-04 00:41 大字

■ 在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新农村将走向何方?如何在发展中“留住”乡愁,让人们寻找到温暖而熟悉的“老家味道”?

■ 走进威远幸福美丽新村,这里将给你最生动的描绘。

■ 近年来,威远按照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的总体要求,围绕“川南绿色保健食品基地、‘猪—沼—果(蔬)\’农业循环经济区、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实验区、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打捆涉农项目,集中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 如今,威远的农民正朝着小康生活大步迈进,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徐静文/图

坚持“保改建”结合 

整村推进村落治理

威远,地处四川中南部,分浅丘和深丘两种地貌,地形起伏不平,农房、林地、田土零落交错,乡村团状聚落、带状聚落明显。泥路、陡坡、水井、单一作物,是不少人对威远农村的固有印象。

为了打破人们对传统村落的“偏见”,威远县委、县政府持续发力,着力让乡村成为在外游子、甚至是城里人的美丽向往。

6月,穹窿大地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在威远,一个个新农村聚居点,一幢幢新农宅鳞次栉比,一个个农家庭院干净整洁,宽敞的柏油路四通八达。

新店镇新和村陈家湾地处贡威路沿线,聚居着40户农户130人,为提升人居环境,威远县对其旧院落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改造扩大原有荷塘景观,增加休闲旅游元素,增加乡村小清新气息。

不一味求大,讲究小规模聚居,这是威远县坚持的建设理念。为避免“千村一面”,威远县采取以院落为基本单元,根据每个院落的人口、地貌、民俗等特点,因地制宜配套休闲广场、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原有旧院落、传统院落、大院落,保留地域特色建筑符号,每个小村都各有情怀、各有韵味。

截至目前,建成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的四方村综合体、婆城民居风格为主的大冲村综合体,改造提升传统院落46个。

对于新建农房,威远县采取统规自建、农户联建等方式,坚持把新建民居并入院落,不大挖大填,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原有风貌,截至目前,已建成新村聚居点24个。

探索“农旅结合”模式

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2013年,威远县被列为第二轮省级示范县,示范县建设分为南部浅丘地貌区的贡威路示范片、北部穹窿低山地貌区的连界示范片。

根据两个示范片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的特点,威远积极拓展“农旅结合”观光旅游发展之路,探索在浅丘区建设“立体农业”现代农业公园,在山区建设山野公园的新型业态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村级经济,促进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主要以发展产业促农增收为前提、配套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为重点,采取“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方式,主要在山顶发展樱桃、桂圆等耐旱经济林果,配套游览道、休闲场所,建设休闲农业公园;在山坡采取修池、护坡、加道等综合措施,改善坡系耕作条件,集中成片发展无花果产业;在山腰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利用地势高差,实行沼液—(果、蔬)自流灌溉;在山脚以“冲田”为单元,推进田型调整,布局下田机耕道,建成适宜大中型机械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截至目前,贡威路示范片建成了无花果采摘园、枇杷采摘园、紫薇园、桑葚园、桂圆园等5个现代农业公园,正在加快推进民付村生姜博览园、凤翔村“十里荷塘”、白石村桂圆公园、帽塘村葡萄采摘园、长山村竹海休闲观光区、中坝村古村落等6个农村旅游节点,“产区变景区、农田变公园、产品变礼品”的农村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山野公园发展模式,主要是根据威远山区的穹窿地形地貌,借鉴北京市怀柔区“沟域经济”发展模式,以沟壑为单元,按照“一沟一产业、一个区域一个特色”的思路,建设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山野公园。截至目前,建成了栀子花园、桂花园、风景名树园、枳壳和佛手中药材基地,配套发展林下特色种养业,以穹窿古寨、休闲度假、农家风情为主的“农旅结合”山野公园已具雏形。

创新“农业BOT”模式

助推农业产业发展

向义镇大冲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过去,全村以种植粮食为主,农业总产值不足20万元,人均纯收入仅500元左右,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过苦日子,纷纷外出打工、希望改善家里落后的经济条件。

如今,依靠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大头菜,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11000元,并“混合”发展桑葚产业和组团式栽植桂花、紫薇等经济林木100亩,收入更为可观。

美丽新村建设,宜居是根本,产业是基础。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威远县在注重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了“业主流转土地、政府部分补助、有限年份经营、无偿移交专合组织并签订收购订单”的“农业BOT”模式,以政府的小投入、业主的小风险,带动产值数亿元的大产业,既促进了农民群众就近就业,降低了业主流转土地的投资风险,又解决了土地分散难以集中成片发展产业的问题。

截至目前,全县采取“农业BOT”模式,集中成片发展无花果产业2万亩,桂圆产业2000亩,枳壳、佛手等中药材产业1000亩。2014年7月威远被评定为“中国无花果之乡”,向义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014年8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四川(威远)无花果采摘节。

今年正在筹建威远县休闲农业协会,并积极筹备第二届无花果采摘节。同时,2015年3月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引进21个无花果新品种,建立首个教授工作站,着力提升无花果科技含量。

长效管护农村庭院

体现乡愁文化符号

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威远县积极改善村落环境,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无花果、枇杷、樱桃等经济林木,实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达到树形高低错落的园艺效果,提升庭院的休闲和经济价值。

同时,还以解决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排为重点,对村庄进行整治,分户建沼气、干粪池,多户联户建污水处理“生态肾脏”进行生活垃圾生态处理,自然降解生活垃圾。

坚持用城市绿化理念装载农村绿化内容,在房前屋后,按照“乔—灌—草”模式,栽植枇杷、樱桃、无花果、时令蔬菜,并配套围栏、廊架、休闲、游览步道等设施,不断丰富农家文化,建设果甜瓜香的农村休闲庭院。同时,坚持“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并重,广泛开展广场健身舞普及教学,丰富老百姓业余生活;推广设置“邮递式”社会化服务窗口,开展医疗卫生、法律咨询、代办手续等免费服务。

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威远县注重传统古村落的修复完善,保护有历史记忆的乡愁符号。按照古树挂牌保护、古井清淤修复、古屋“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建设,结合原有的水系、道路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不搞大规模的整体性改造,静宁寺的民国建筑、观英滩镇的客家建筑得以传承至今。对土坯房按照原有风格,采用相近材质进行修复改造。

同时,威远县把越溪牛灯舞农耕文化、八姑寨盐商文化、静宁寺抗战文化、石坪村客家文化等一批传统、乡土文化符号,融入到庭院建设和院落改造中,有效传承了历史文化。

行走在威远大地,一幅幅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威远农村环境更美、产业更美、生活更美。

新闻推荐

威远县部署新农村村庄环境集中整治

(记者吴晓龙)为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6月4日,威远县委常委、副县长韩双林主持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新农村村庄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根据威远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4日至8月3...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