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摆起坝坝宴 端上九大碗——走近流动乡厨邓淑英

内江日报 2015-06-27 00:32 大字

在农村,无论是红事白事,很多地方保留着传统摆宴席请客习俗,由于主人家自家做菜麻烦,又没有足够的桌椅碗盘,于是“诞生”了一个职业:自带厨具、桌椅等物品上主人家做菜的“流动厨师”。

他们以团队形式出现,自带炊具桌椅上主人家搭临时厨房;有人负责采买,有人负责洗菜切菜,有人负责掌勺,一番煎、炸、蒸、炒之后,一盘盘菜肴摆上了桌,变成了“坝坝宴”。由于他们经常在乡村活动,人们习惯叫他们“流动乡厨”。

威远县碗厂镇青龙村六组的邓淑英就从事这样的职业,只要有村民找她办酒席,她就会和她的团队集体出动,去村民家搭临时厨房做菜。

◇本报实习生段春秀文/图

邓淑英40多岁,从事“流动乡厨”这个职业已经超过5年。如今,她和朋友组建的“流动厨师”服务队在碗厂周边的乡镇小有名气,很多村民慕名找他们操办宴席。

近日,笔者见到邓淑英时,她和丈夫正在一村民家办宴席,由于团队其他人分散在另一户人家干活,她和丈夫提前上这户主人家顶着。

这一天做完午饭后,她和丈夫两个人开始用砖搭建大灶,准备第二天蒸“九大碗”用。

■ 同一种食材,要变着花样做

5年前,“流动厨师”开始在威远乡间盛行,邓淑英便加入“流动乡厨”大军,一开始做些打下手的活儿,久而久之,自己能做“掌勺大厨”,便和其他几个厨师组建了自己的“流动厨师”服务队。

“每个季节只出那几样菜,天天做同样的菜,客人容易腻,所以最难的是,同一种食材要变着花样做。”邓淑英告诉笔者,会做菜不一定能做好“流动乡厨”,除了传统的“九大碗”,还要会创新。农村请客时间一般2-3天,又是同一批客人,乡厨必须变着“花样”做菜。“以鸭子为例,这一顿是魔芋烧鸭子,下一顿就要变成苦瓜烧鸭子,或者香酥鸭,或者炖汤。”

■ 熬夜做菜后,要休息十来天

“干我们这行熬夜是常事,平时一天都在厨房里做事,忙得脚不沾地,客人吃完饭了,我们才能吃饭……”邓淑英告诉笔者,由于农村很多地方习惯早上吃席,很多菜必须半夜起来做,否则菜就可能蒸不熟或者蒸得太烂。

“像泡椒木耳,只能泡半天,泡久了就会过酸;泡不够时间,又不会入味。假如早晨要吃这道菜,只能下半夜泡。如果我们不熬夜,做的菜不能保证质量,就容易砸‘招牌\’。”邓淑英说,有时熬夜一两天之后,她回家往往要休息十来天,才能彻底“睡醒”。

中途如果又接到“单子”,邓淑英只能继续打起精神去干活,有时实在太累就多找一两个人打下手,减轻点工作量。尽管如此,邓淑英还是觉得辛苦点很值得,因为每干完一单活,她就能领到钱,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 不仅会做菜,还要会服务

邓淑英介绍,“流动厨师队”的服务,通常分“全包”和“半包”两种,“全包”指厨师队包工包料,按照约定的标准、宴席的桌数收取费用;“半包”则由主人家自行采购食材,他们收取加工费用。

“我们上门操办酒席,主人家可以抽开身接待客人。”邓淑英告诉笔者,现在人们对“流动乡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能做一手好菜,还要根据主人家办酒席的需求,提供“一条龙服务”,比如要自带碗筷桌凳、负责采买食材、做菜上菜等,忙完东家再忙西家,远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只要上门做菜就行”。

“前些年没人管,现在我们也必须持健康证上岗,有人监管了。”邓淑英告诉笔者,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越来越高,更多部门开始监管这个新兴行业。“客人吃得放心,吃得高兴,主人家脸上有光,我们的工作就算圆满完成了!”

新闻推荐

威远县国土资源局开设专题党课 学习“三严三实”

(袁林官勇)6月30日,威远县国土资源局邀请县委副书记周功会到局讲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和10个基层国土资源所所长参加学习。周功会深入浅出地向...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