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多条腿走路:内江突破农产品“增产不增收”怪圈

内江日报 2015-05-13 00:50 大字

※初夏季节,内江市各地迎来了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大丰收,但果品参差不齐、物流不畅、市场需求不旺等因素,使得一些地方蔬菜、水果遭遇“卖难”困境,令不少菜农、果农大伤脑筋。

※事实上,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内江市农产品资源丰富,然而,农副产品“增产不增收”现象却一直困扰着农户。不过,经过多年的探索,内江市农产品销售也出现了一些转机,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本报记者 易平 唐璜 文/图

“散打”难成气候 农副产品销售需要经纪人

近日,本地西瓜陆续上市,其皮薄肉甜口感好的特点,一直深受市民青睐。但由于没有专业渠道,一些瓜农就像卖蔬菜一样,摆在农贸市场、道路边上进行售卖,价格上不去,销量也没有保障。

日前记者在321国道东兴区来宝桥一带,市中区永安镇、朝阳镇、凌家镇等公路边就看到,有不少西瓜摊子,摊贩站在路边不停挥手招呼过往司机停车购买。

几位受访瓜农说:“今年风调雨顺,西瓜喜获丰收,但卖西瓜是一个大问题。想运到城里卖,可农贸市场太小没有摊位,只好在公路边上卖。运气好就多卖点,运气孬就少卖点,卖不完的就只好喂猪。”

5月10日,记者在威远县龙会镇场镇附近看到一位老人正在摆摊卖枇杷,有不少行人购买。买得多的4元/斤,买得少就5元/斤。

经过攀谈得知,这位老人叫罗代名,以前当过老师,后在企业干过,现在退休在家。“虽然我对水果种植很有研究,但派不上大用场,也就自己种自己吃,偶尔摆个路边摊卖一点,谈不上赚钱,只是搞来耍。”罗代名说,2000年左右,他是这一带出了名的种、销枇杷高手,每年收购、销售大量枇杷,几乎供不应求。

“现在农村最缺的是经纪人!”罗代名认为,现在的枇杷越来越不好卖,主要是缺少经纪人,再加上种的人少了,没有形成规模,“如果种的人多,可以成立一个合作社,形成种、产、销一条龙服务,但目前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蔬菜、水果种植以散户居多,而且下地干活的都是老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下岗失业人员、入城务工农民的就业和再就业比较困难,于是他们瞄准农副产品,有的用三轮车、四轮车“上山下乡”低价收购蔬菜、水果,再运到城区、城乡结合部销售,有的人则用拖车等,在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批发农副产品,再运到背街小巷、交通要道的路边零售。

“其实他们就是内江最原始的农产品经纪人。虽然是小打小闹,但也销售了相当一部分农产品,方便了城乡居民吃上时令蔬菜、水果,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兴旺。”内江市蔬菜批发市场工作人员说,政府部门对这些农村经纪人的工作(或者说谋生手段)应该给予肯定,积极正面引导,规范和提供相应的经营场地,他们是现代城乡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中介人”。

柑橘遭遇“难卖”困境 媒体宣传来“解围”

“这两年多亏了内江日报社的宣传,帮我们解了大围,去冬今春的柑橘已全部销完了,还与成都、自贡、宜宾、泸州等地的不少大老板交了朋友。”5月10日,东兴区平坦乡聚源村1组果农姚志高高兴地对记者说。

原来,姚志高、夏远强夫妇分别是原内江机床厂、内江齿轮厂的下岗工人,10年前企业改制后,夫妇二人选择了到偏远农村种植水果。2010年以来,他们种植的柑橘进入丰产期后,遭遇了“难卖”的窘境,仅2012年就损失近10吨柑橘。2013年、2014年,通过内江日报、内江晚报、内江新闻网等媒体多次报道,在有关客商、单位和热心市民的帮助下,销售了数万斤积压的柑橘,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也建起了一个网络销售平台。

姚志高说:“媒体报道后,我们接到了很多采购电话,他们提前预订明年的柑橘,叫我们就安心种植,有多少要多少。朋友们的话,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内江也有很多热心市民打来电话,我们就叫他们到城区指定的销售点购买柑橘。双休日还有不少市民开着私家车来这里购买柑橘,积压的柑橘很快卖完了,连第二年的柑橘也被预订一空。”

基地+农户+公司+精深加工 多管齐下保销量

威远县镇西镇盛产萝卜,当地一家名叫四川内江威宝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通过基地+农户+公司+精深加工,彻底解决了农民销售难问题,同时还带动周边一二十个乡镇、上百个村组的产业联盟经营,逐渐形成国内国际的大卖场,是内江市目前运营最成功的农产品“一体化”销售和精深加工的企业之一。

公司总经理周正洪介绍,2007年7月威宝公司与威远县周萝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购买萝卜、青菜等原料,在几年的建设中,合作社始终坚持科学调整蔬菜产业种植结构,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立足于服务三农,为入社社员提供一条龙服务,引导社员科学种植、规范管理、提高蔬菜品质。合作社通过各种服务,使社员每年每亩增收1300余元以上。

“公司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的能力,目前已较稳定地在威远境内6个镇31个行政村,自贡市荣县6个乡镇8个行政村及附近的眉山、安岳等地乡镇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4000多亩,订购数量8.6万吨;带动1.2万户蔬菜种植社员,社员年总收入9640余万元,户均增收8033元以上,人均增收2677元以上。”

如今,威宝食品的终端网络已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卖场;拥有航空市场,同时被香港日清公司、康师傅方便面等确定为调味包定点供应厂商,公司还在“天猫”开设电子商务旗舰店,公司产品已实现出口创汇。公司产品在广交会上得到了欧美及东南亚商家的青睐,并出口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成为内江市最成功地解决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销售难题的模板。

延长销售时间 有效解决“价贱伤农”

农副产品“增产不增收”现象,就像一个大魔咒,是一个困扰农村多年的大问题。解决“旺市跌价,价贱伤农”的困惑,一要卖得出,二要卖得好。

资中县归德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王再生告诉记者,他们投资120多万元,其中国家补贴4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冷藏库,旺季将水果冷藏,到淡季增加销售。即通过延长销售时间拓宽销售空间,拉平销售曲线,解决集中上市价格低的问题。

据了解,王再生种植水果400多亩,过去常遭遇“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后来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通过外销,但同样难摆脱“旺市跌价,价贱伤农”的命运。最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修建了一个可容纳500吨水果的冷藏库,其水果重点销往东北、西北市场。

“以前本地市场每斤售价1~1.2元的水果,经过冷藏后,每斤可卖到2~2.5元,除去各种成本,盈利还是很可观的。”王再生说。

土产也要讲“品牌” 农产品交易会搭平台

据市农业局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信息科科长黄仁忠介绍,今年1月19日,为期4天的第十四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圆满落下帷幕,内江以“甜城内江、绿色食品、生态健康”为主题参加了此次交易会,并取得可喜成绩。

此次交易会,内江共组织了山乡酿造、黄老五、开福工艺等5家企业参展,带去了豆豉、花生酥糖、蜜饯、夏布工艺品等100余种颇具内江特色的农产品。交易会现场,内江企业销售火爆,参展商家产品都销售一空,销售额共达到了50万元以上。同时,内江企业积极参加西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峰会、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推介等各项活动,与到会的大型连锁超市、电商、采购商开展贸易洽谈,达成意向性订单1000万元以上。

通过此次交易会,内江充分展示、宣传、展销了名、特、优农产品,为大力搞好内江农产品销售工作,扶持农业企业发展更多品质优、受欢迎、产值高的农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动了全市农业招商引资和现代农业发展。

新闻推荐

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要求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实习生陈梨媛)5月21日,内江市召开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副市长向志习出席。召开这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