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委农工委:适应新常态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内江日报 2015-04-01 01:06 大字

农业增加值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1%……这是今年内江市农业要实现的发展目标。

然而,与全国、全省一样,内江市农业也面临着受“两块天花板”和“一块地板”(“两块天花板”分别是指主要农产品价格高,继续提价遭遇了“天花板”,以及生产补贴因世贸规则所限而遇到的“天花板”;一块“地板”,指农业投入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挤压以及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两个紧箍咒”制约的严峻形势。

新常态下,今年,市委农工委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与农业及其他涉农部门一道,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稳定粮食产能,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本报实习生徐艳梅

■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坚持“五步工作法”,推进农村土地和房屋的确权登记工作。鼓励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流转方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推广农业“BOT”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支持市中区开展农村试验改革,支持隆昌县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力争年底见成效。

■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继续落实农民增收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负责制,细化目标,强化考核。

实施劳务品牌培训,打造“甜城建工”等内江劳务品牌,增加务工收入。盘活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实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扶贫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解困。

■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稳定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围绕生猪家禽、蔬菜水果、特种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适度规模养殖小区。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共融。

发展品牌农业。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森林食品、地理标志和气候品质农产品认证,打造内江农业品牌。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确保质量安全。

■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加快建设“四川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西部·四川内江水产电子商城”、“中国禽苗网”、“四川农机购”、“大千花木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

以县(区)为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加快推进资中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力争建成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企业,探索建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体系。

■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加快推进威远县、隆昌县“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按照“改旧房、建新房,改旧院、建新院”的方式,采取“保护、改造、新建”相结合的形式,结合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创建”等项目,建设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

同时,采取在聚居点新建、改造现有集体闲置房产和租赁、借用农民闲置房屋等多种方式,启动建设农村廉租房,让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住有所居、住得安全。

■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资中县的核心区和市中区、东兴区和威远县的示范区项目建设,力争年底见实效。

培育使用新品种,配套推广良种良法,建设万亩亿元示范区、现代畜牧园区、现代渔业园区、现代林业园区,实施重点农业科技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农业科研院所把握科技创新方向和科研重点,提升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推行农业专家与产业基地、农技人员与适度规模经营大户等相衔接的农技推广新模式,解决好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 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建设联合水库,开工两河口水库,抓好石盘滩大型灌区、黄河镇、龙江水库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继续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014年度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解决1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公路200公里,建成农村通村公路130公里。同时,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新闻推荐

威远县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

(记者徐静)3月30日,威远县召开接受国家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打好接受国家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攻坚战”,确保通过国家对威远县农村生...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