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第一资源”发挥“第一作用”——写在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之际

内江日报 2015-03-18 01:12 大字

◇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内江市紧紧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充分发挥各类科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近4万名科技人才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内江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急先锋、领头军”。

遍布各行各业的顶尖科技人才、行业技术领头人和基层的“科技明星”们,发扬刻苦钻研精神,努力探索实践,用一个又一个成绩浇灌出“科技之花”,充分发挥了“第一资源”的“第一作用”。

全面发力 人才结构量质齐升

据市科学技术协会统计,目前内江市科技人才总量为39345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6673人,中级职称32672人。

事实上,自2012年内江市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后,人才总量急剧攀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45.6万名,人才密度也大幅提高,已由2011年的6.1%上升到目前的10%。科技人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更是大幅增加。

“目前内江市科技人才主要分布于工业和农业,其中工业类科技人才以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居多,高新技术产业类和电子商务类科技人才也在逐年明显增加,这与内江市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路是相契合的。”

市科协负责人认为,尤其是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全市的科技人才发光发热,在积极助推内江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涌现出了丁兆、梁效宁、杨志航等科技明星,科技人才在各自工作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瞄准高端 院士(专家)工作站纷纷成立

企业技术革新遇到瓶颈怎么办?

借力院士和专家的科研力量,市科协牵头大力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正在转型升级期的企业提供科技人才和科学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共引进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70名,与院士(专家)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或成果转化项目21项。仅2014年,全市通过与院士专家合作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就新增产值3.8亿元。

不少企业也在院士专家的帮助下,实现了经济的再次腾飞。

四川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与陕西科技大学学术带头人浦永平教授创新团队合作,完成了“全抛釉光彩石瓷砖生产技术”、“光敏智洁抗菌陶瓷工业化生产技术”等科技项目,分别获得市、县级科技进步奖,并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川威集团与院士专家联合攻关,突破了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成为钒钛领域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并取得通过省科技厅鉴定的科技成果3项,获得专利受理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

此外,内江市还着力于整合专业技术人才力量,倾力打造内江决策咨询专家库,为全市人才开发项目助力。目前,入库的国内外专家有250多名,其中院士3名。

树立标杆 争做行业科技创新急先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遍布于内江市各条战线上的科技人才,发扬坚持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不仅个人在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带动所在单位、机构壮大发展,甚至推动了所在行业全市整体水平的提高。

内江实验小学校长张伶就是教育行业的杰出科技人才代表之一。他担任校长以来,内江实验小学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机器人优秀学校、四川省科技教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学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科技创新大赛,先后有10余项作品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100项作品获得省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连续7年获得省机器人大赛VEX项目一等奖。在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中一举夺魁,在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机器人大赛时,还荣获世界季军及机器人创新发明奖。

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的负责人李星华是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带头人。他带领员工开展大型CFB技术研究后,实现了白马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机组在各重要工程节点试运行的一次性成功,攻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关燃烧控制的18项重大难题,取得了相关专利技术9项,荣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进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林代琼是内江市护理学会理事长,也是省卫生厅第九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先后参与编制《四川省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2014年版》和四川地区中职教材《护理学基础》,是目前内江市护理界唯一的四川省卫计委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组专家。

此外,内江肾病内科学科带头人吴道全、教师培训项目首席专家赵思林、高级农艺师黄跃成、英国剑桥大学药理系博士丁兆等人,也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取得显著的科技成果。

土里掘金 “土专家”引领百姓增收致富

除了致力于学术研究和高精尖技术的科技人才,内江市还有大量“土专家”,他们扎根于广袤的农业大地上,用不断学习摸索出的种植养殖业科学技术,带领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在村支书吴金容的带动下,从人均年纯收入不足900元的贫困村,变成年人均纯收入高达1.46万元的小康村,其依托的正是大头菜科学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大冲村通过“支部+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坚持经济鼓励和支持村民通过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种植、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业主兴办大头菜龙头加工企业等一系列举措,逐步形成了由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找到了村民致富的好途径。

目前,全村建立了大头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551亩、大头菜种子繁育基地1000余亩,引进加工企业2个,带动周边16个镇46个村发展种植大头菜4.8万亩,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大头菜年销售收入1.8亿元。吴金容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四川省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依托小小的塔罗科血橙,资中县顺河场镇大象寺村支书郑传根帮助17个村的村民致富,仅此一项,协会会员年人均纯收入达9485元。

郑传根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村里推广种植塔罗科血橙时,他经常跑到中国柑橘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多次聘请专家给果农授课,并通过建立科技培训中心(站、点),每年定期开展面向协会会员、技术骨干和果农的技术培训。三年来,共举办技术培训62期次,开展科普讲座9期次,让5000多名果农学到了技术。

隆昌云顶镇石鹅村的杨世民是一名高级水产师,曾获得“中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科普惠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甚至因为其养殖技术过硬、热衷科学技术科普事业,从一名农民被一路破格提拔到分管农业科技的副镇长。

杨世民年均要电话指导养殖户300人次以上,上门技术服务100人次以上,培训农户1000人次以上,由于他热心于义务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被村民称为“科普惠农”的活财神。

再探新路 为内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尽管在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方面,内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前不久召开的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来自科技界别的委员们还是清醒地指出了发展的差距:高层次人才不够多,学科带头人数量少,全市科研机构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关于如何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兴市\’的理念,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多渠道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部分政协委员认为,可以探索由政府部门授权、科技类社团负责的科技类人才“同行认可”评价机制,加大人人争当科技人才的内驱力。在完善科技人才培训机制方面,还可以把优秀人才选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培训班进修,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全市科技人才知识更新能力。

围绕如何让“第一资源”更好发挥“第一作用”,也有部分政协委员认为,要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市校(院)合作,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到内江创业;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内江实际整合各类科技类服务机构,形成科技“一条龙”服务,加强“科技信息项目推广应用”的专门机构和平台建设,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在内江的转移(交易)活动;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打破体制、身份的藩篱、提供合适的财税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全民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向义镇:盯紧干部“工作状态”

(李亿伟)春节后,威远县向义镇紧盯干部“工作状态”,狠抓作风效能建设,巩固“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成果,督促干部自觉遵规守纪。突击盯紧“上班状态”。镇纪委利用手机拍照、摄像等方式,对...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