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8年残疾夫妻:“一手一脚”撑起一个家

内江日报 2015-03-27 01:08 大字

丈夫腿脚不方便,用双手为顾客理发,种菜,挑起家的重担;妻子没有双手,用双脚织毛衣、织拖鞋、绣十字绣、养兔,贴补家用……

“杨菊平、刘静这两口子,我们这里的人都晓得,也都很佩服,两口子确实能干。”提起威远县高石镇达木河社区的杨菊平、刘静夫妇,社区居民都称道不已。

◇本报实习生 吴晓龙 文/图

命途多舛

儿时遭遇不幸,夫妻俩落下残疾

3月17日,在杨菊平的理发店,笔者见到了腿脚不方便的杨菊平。他告诉笔者,小时候,由于得了小儿麻痹症,使得现今的他,脚使不上力,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10岁以前,我经常住院,现在要好点了,走是能走,但使不上太大的力气。”杨菊平说。

见理发店没有了顾客,杨菊平便关了店门,领笔者到他家。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我父亲的,很窄,30多平米。我们原来住的房子,更窄,现在搬过来住,能顺便照顾我父亲。”来到杨菊平家中,笔者看到,屋里收拾得很整洁。厨房里,妻子刘静正在做饭。而在一个房间里,一名老人正躺在床上。“那就是我父亲,现在生起病、吃起药的。”

杨菊平向笔者介绍了他的妻子。笔者注意到,刘静的双袖空空。 “大概是我3岁的时候,我爸爸的朋友带我到配电室去耍时我被电了。被电后,双手被截肢,双脚的大拇指也没有了。”刘静说。

丈夫下岗

残疾夫妻同心同力撑起家

1997年,杨菊平、刘静两人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夫妻。一年后,刘静生下了一个女儿。

本以为,有了女儿,丈夫又顶他父亲在煤矿上班,有了固定收入,生活会好点。然而,2000年,煤矿倒闭,杨菊平下岗,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

杨菊平下岗后,为了维持生活,便去学了理发的手艺。“我脚不方便,不能出去打工,理发不用脚使力,而且还能就近照顾妻子。”杨菊平说。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煤矿倒闭,原先依靠煤矿热闹起来的街道,变得冷清起来。原先理发的收入,能够一家人的用度,但现在不行了,生意越来越不好。”杨菊平说。

家里的情况,刘静看在眼里,为替丈夫分点担子,刘静悄悄学会了用脚煮饭,用脚织毛衣、织拖鞋。“在农村里,我看到一些妇女织毛衣,然后我也跟到学,学了很长时间才学会。现在家里的毛衣,毛拖鞋,都是我自己织的。”刘静一边说还一边向笔者展示了她是怎样用脚织毛衣的。

“前几年,我弟媳说绣十字绣能挣钱,让我学着绣一些,然后拿到她打工的店子里面卖。我也学会了用脚绣。”刘静拿出了她的几幅作品。这些十字绣非常精美,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笔者很难相信,它们是用脚绣出来的。

不仅如此,刘静还在原来的老房子里养起了兔子。“现在有10多只兔子。”另外,她还在房顶上种了一些蔬菜。笔者看到,房顶上,种有莲花白、莴笋等蔬菜。“女儿喜欢吃嫩包谷,我还种了一些包谷。”刘静说。

相互扶持

爱心相助决不向困难低头

“我女儿今年读高二了,成绩还可以,上学期成绩在班上是第6名。”说起女儿,刘静脸上透露出一丝自豪。然而,想到明年女儿上大学的花销,还有家里老人的医药费,刘静和杨菊平又愁眉不展。

“现在,光女儿的生活费、资料费等杂七杂八的开支就将近花掉了家里的大部分收入。”杨菊平说,理发店所租的门面已经有两年没交门面费了,“幸好门面是社区的,想到我们家困难,他们也没有催。”

“政府看到了我们的情况困难,为我们一家三口办了低保,现在我和妻子女儿每个月能领750元的低保。妻子每个月还能领几十元的残疾人生活补贴。逢年过节的时候,镇政府会来看我们,送一些慰问金和慰问品。要不是有这些钱,光靠我理发和卖兔子的钱,完全不够家用。另外,兄弟姐妹也都不富裕,但他们都会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杨菊平说,“非常感谢政府、社会、亲戚的好心帮助。”

“18年了,经过了这么多风风雨雨,我们两口子相互扶持走过来了,我们相信,今后,我们还能走下去。”说到今后打算,杨菊平、刘静说:“希望能凑够本钱,买辆卖菜的三轮车,有个固定的摊位,卖点蔬菜养家。”

新闻推荐

威远县政协调研监管工作 促进食药安全

(张大)3月20日,威远县政协主席刘浑源一行6人到威远县食药监局视察调研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在该局召开的座谈会上,威远县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县食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子林...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