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非遗产业园——老人发挥余热 家门口“上班”挣钱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文/图
近日,笔者到威远县采访,看到威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区一片忙碌,十余名工人正在削萝卜皮,为深加工做准备。特别的是,这群工人全是清一色的老人。
“别看我年纪大了,但在家门口,一天削萝卜皮都能挣上二三十块钱,又打发了时间!”威远县镇西镇永和村14组村民陈泽群笑着对笔者说。陈泽群现年76岁,是这群工人中的“高龄工人”。一个月下来,她能挣700多元钱。
目前,在很多城镇,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因为找不到活干不得不待岗或在家养老,而威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区的出现,让当地很多老人实现了“上班领工资”的梦想。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威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区已入驻7户非遗项目企业,包括依托省级非遗项目“周萝卜”酱菜制作技术和市级非遗项目“黄老五花生酥”等企业。2014年,该园区实现产值6.5亿元,就近消化了当地不少剩余劳动力。
“反正在家也没事做,到园区帮忙择点菜,不费劳力,挣点零花钱,还能活动活动筋骨。”和其他工人一样,陈泽群在家闲不住,就想找点活干,农闲时便在家附近的非遗产业园区“打工”。
“目前,就我们厂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就有20来个。”一非遗项目企业负责人周璒璐告诉笔者,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萝卜上市旺季,他们企业都要接收一批“高龄工人”。最多时,他们吸纳“高龄工人”40来个,工人每个月可以挣到1000元左右。
“人老了,只要身体还好,不能老闲着,干点活,也算发挥一下自己的价值。”另一位在威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区打工的老人如是告诉笔者。
目前,威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区为数千农民提供了“上班”的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家门口“上班”,像工人一样按时领工资。
新闻推荐
(记者徐静)2月2日,威远县委书记、县规委会主任曾云忠主持召开县规划委员会2015年第一次方案审查会。县领导倪习才、刘浑源、周功会、李磊、王昭夏等参加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威远县城西片...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