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通“最后一公里” 提前一年走向“村村通”

内江日报 2015-01-23 01:30 大字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农村人心里,“修路”这一话题时常挂在村民嘴边。

在2014年内江市“两会”上,“改善乡村公路75公里”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去年内江市必须办好的“20件民生实事”之一。时隔一年,这件实事进展如何?村民们是否满意?笔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本报实习生 钟雯 罗玲丽 李瑞 文/图

成绩单:

2014年改善乡村公路目标任务

完成进度达386.5%

改善乡村公路项目是事关农村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在2014年内江市开展的“20件民生实事”中,涉及到乡村公路的目标任务是:改善乡村公路75公里,其中市中区完成10公里,东兴区完成15公里,资中县25公里,威远县25公里,经开区和隆昌县未下达目标任务。

笔者从市目督办获悉,据《内江市2014年民生工程及民生实事目标项目完成情况表》的数据统计,2014年实际改善乡村公路289.9公里,完成进度达到386.5%,已超额完成了全年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

除此之外,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要求,内江市2015年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就在去年,内江市2071个行政村已基本通水泥路(油路),提前了1年完成村村通畅的惠民工程任务,农村交通条件和面貌有了较大改变,广大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在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同时,也更加强化质量的管理,加强工程项目的监督检查及质量检测。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市交通建设质量监督部门对100%的县乡路项目和30%通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质量抽查,经过检测,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了100%,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

访现场听故事:

(一)

山顶戴帽子 山腰找票子 田头填肚子

1月21日,笔者来到威远县新店镇的县道——庆达环线新镇段,白色的水泥路宽敞平坦,两旁的农作物迎着阳光格外鲜活,有些路段正在完善公路护坡(挡土墙)的建设。据了解,庆达环线新镇段共惠及6个村,路面标准宽度为5.5米。

李尚林是新店镇骑龙村2组75岁的老人,他从小在骑龙村长大,说起这条能通往自家门前的马路,老人眼含热泪:“以前全是泥巴路,能供人通行的路面仅2米宽,大家出个门相当困难,如果想到镇上去买个啥,还得走2公里泥巴路、花1个小时走到新店镇火烧店,才能搭上车到场镇上。如果农作物要想运出去卖,只能背着走2公里才能搭上车,要是遇上下雨天,泥巴路更是难以下脚,还容易摔跤。”对李尚林而言,到镇上一趟路途艰难,没事最好别出门。

2013年该路段修好后,2014年进行了养护加宽,村民们拥有了宽敞的水泥路,客车也能通到村里,李尚林在家门口就能乘坐客车到镇上,更让他高兴的是乡村公路修好后,政府还帮助村民把房子也一并做了改造,现在是住房很舒适,出行也方便。“要是现在让我去城里住,我还不愿意呢。”李尚林打趣地说道。

道路干净了,出行方便了,县道修建的好处对于骑龙村村民而言不仅仅如此。

家住骑龙村3组的尧玉芬对于乡村公路修建的好处深有感触,她家是大头菜种植户,以前种植的大头菜,全凭自己背到火烧店、再乘客车到镇上或县里销售,而现在就不同了,不少大公司到骑龙村,与村民开展土地流转,公司把土地承包后,付给村民承包费,有体力愿意继续农作的村民也可继续种植获得工资,尧玉芬家的土地被承包后,她再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了。

“现在轻松多了,家里有体力的人帮公司打工就行,闲时自己就和要好的村民到公路上散散步,倒也乐得清闲。”尧玉芬喜笑颜开地告诉笔者。

“山顶戴帽子,山腰找票子,田头填肚子”,这是附近村民的口头禅。原来,随着县道的完善,周围村落的经济也得以发展,不少村民告诉笔者,现在山顶种樱桃树,山腰种大片无花果,田里就栽植水稻,村民的大头菜、无花果、大棚蔬菜等都因公路的完善得到更好发展前景。

据了解,在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有了政策制度、人员机构、用地环境、责任落实、宣传发动等作为保障,2014年威远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5520万元,占目标任务(18320万元)的248.5%。目前正严格按照坡坎3米以上、涉及路边堰塘安装波形防护栏,每条建好的农村公路都安排了日常养护保洁人员,保证农村公路干净整洁。威远县公路养护段副段长邓玉刚告诉笔者:“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完善已建公路的全面养护,更大程度上方便老百姓出行。”

(二)

路宽了 好走了 村民心里舒坦了

1月22日,冬阳高照,家住市中区凌家镇何家坡村10组的刘淑芬背着背篓、牵着孙孙,从家步行20多分钟到凌家赶场。从白方路感恩寺段(凌家经方碑场到感恩寺)全长1.27公里,该路段是刘淑芬出门的必经之地,经过2014年实施改造后,这条坑坑洼洼的水泥路成了两车道的沥青路,一路上车来车往,刘淑芬说路修好了,大家进出心里也舒坦。

除了方便村民出行外,道路的提升改造也让沿线做木材生意的刘老板心里乐。他介绍,从凌家到方碑场,一路上有几十家做木材生意的店面,以前的水泥路坑洼不平,不仅阻碍了生意,也让外地进货的商家不想进来,现在道路修通后,进货送货更方便,有的木材商还专门开车停在店门口进货。“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出行难问题,也打通了销路,真是方便了不少。”刘老板激动地说。

而在距离该路段1公里外的凌家场镇,新建的场镇道路也让笔者眼前一亮:四车道的柏油马路、崭新的路灯、整齐的绿化带、来往的客运车和小车……高洞村1组村民陈大姐就住在公路旁,她介绍,眼前这条通往场镇的路过去都是山丘,村民赶场要走爬坡上坎的小路,如今柏油路修通了,泛着油光的新路面和崭新的路标线让这里耳目一新,她连连竖起大拇指:“这条路跟内江城里的马路是一个档次,很多人白天晚上专门到新修的马路上散步,大家出行再也不走泥巴路了,的确很方便。”

据了解,在2014年市中区开展改善乡村公路建设项目中,有三大重点项目值得一提,其中,白方路感恩寺段全长1.27公里,受益人口达到2000人(不含旅游人口);白方路茅棚寺过境段全长0.44公里,惠及4个村,受益人口5000人;内资路靖民过境路0.7公里,惠及4个村,受益人口10000人。

“这些项目均在2014年底完工,目前,市中区每一个村都具备了通客车的条件,真正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村民们的出行不再是难题,农产品外运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市中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

建议: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实现水泥路“家家通”

看着村村通了公路,乡村公路也不断提档升级,不少村民在激动的同时也表达期盼和建议。

家住东兴区郭北镇江石村的张孝敏认为,内江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村通了公路,方便了老百姓出行。希望以后能继续加强乡村公路建设,最好能够实现水泥路“家家通”,村民们出门就不用走一截小路,也方便居民买车和出行方便。

市中区凌家镇何家坡村的潘淑兰表示:“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公路也四通八达,希望农村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能跟上,能多修建一些乡村广场或者可供村民娱乐交流的公共休闲场所,同时配备相应的路灯设备,让我们在晚上也可以在明亮的马路上行走。”

东兴区高桥镇般若村村民张良秀也表达了她的看法:“要感谢党和政府,还要感谢一系列惠民的民生政策,让马路‘村村通\’的梦想实现了。希望在政策的扶持下,能更多地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让通了路的乡村经济发展起来,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市中区交通乡同义村村民李德贵告诉笔者,政府越来越好,也实实在在为我们做实事,现在我们农民的经济条件相比以前也更好了,希望我们自己也能提高素质,爱护我们的乡村公路,争做文明人。

新闻推荐

家乡的呼唤——内江市2015年劳务开发暨优秀务工人士迎春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刘小玲“家乡内江正以良好的发展态势、强大的开发优势和巨大的后劲潜力,成为了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期待你们更加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建设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内...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