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路美景说感慨一片丹心在家乡

内江日报 2015-01-29 01:28 大字

参观城西工业园:

家乡变化大 ,我们想留下

◇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熊子虚

1月28日上午8点过,载着内江优秀务工人士的3辆汽车朝内江经开区城西工业园缓缓驶去,车上的人要去参观工业园。一路上,车载电视轮流播放着“甜城甜女”和“大千山水”这两部宣传片,参观者都看得津津有味。

刚进入城西工业园,参观者的目光便被窗外的美景吸引住了。“这边变化这么大!”一名参观者发出这样的慨叹,而此时另一些参观者纷纷拿出手机朝着窗外拍照。

几分钟后,车子驶进巨腾国际内江园区,参观者们秩序井然地走下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繁忙有序的生产车间。

在参观人群中,一个小伙子引起笔者注意。在别的参观者好奇地参观、拍照的时候,他却为身旁的同伴当起“导游”,为他们介绍公司的情况。经打听,这个小伙子叫彭强,目前是巨腾国际内江园区塑胶品保部领班,他用亲身经历给渴望回乡工作的人提供了参考。

“其实,回来工作的待遇和在外地差不多,而且内江的环境很不错。”彭强说,从2003年开始,他先后前往广东、福建等地打工近10年。2013年春节回乡探亲,他觉得内江的发展不错,便留了下来。通过踏实工作,在入职3个月后他便从产线操作员晋升为品保部助理工程师,后来升任品保部领班。更重要的是,如今每天下班后,他骑车很快就能赶回老家,不再忍受与家人长期分离的痛苦。

“现在,我能留在父母和妻儿身边,好好照顾他们。”对于回乡工作,彭强觉得十分满意。

看到巨腾现在发展得这么好,目前在宁波北仑区务工的肖明表达了想回乡工作的愿望:“我的家在经开区,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入驻,找工作越来越容易。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想留下来。”

罗开翔在隆昌县龙市镇办食品厂6年了,主要生产麻糖,目前有几十名员工。参观巨腾后,他感到心潮澎湃:“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巨腾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罗开翔一边参观车间,一边用手机拍照。“我要把今天见到的和心里的感受都带回去,和员工们好好分享。” 他说,虽然做麻糖和生产电脑配件看似不沾边,但其实有相通的地方,比如可以学习巨腾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理方式,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企业。下一步,他想将家乡的土特产打造成品牌,让产品“走”得更远。

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

这次回来,我们不准备走了

◇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熊子虚

参观者们来到第二站——位于甜城湖畔的内江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他们走在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每一寸土地上,如同踩上了“时光穿梭机”,因为在这里既能一睹甜城曾经的辉煌,又能看到城市未来的模样。

在“走进内江”展厅内,“幻影成像”立体展示了内江传统榨蔗、煮糖等土法制糖流程;在“大风堂”内,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蜡像正“挥毫泼墨”,栩栩如生;站在“全景内江”巨大的城市总体规划沙盘前,参观者们聚精会神地观看100多平方米超大屏幕播放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无不感到惊叹。

“巴适!巴适!”在“美丽展厅”内,参观者刘瑞红坐在亲水步道骑行体验车上赞不绝口。随着双脚蹬速加快,他面前显示屏上的甜城湖亲水步道沿途美景也跟着往后退,让人身临其境。

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后,刘瑞红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的家在邓家坝那边,按照规划,等几年我们那边也会变成城市!”

“每次回内江我都会到处走一走,不过来内江国际会展中心参观还是第一次。”今年45岁的林学良回内江已有半个多月,以前在东莞经营旧家具店3年,如今孩子都已从学校毕业,他肩上的担子轻松了许多。

“这次回来,我不准备走了。”林学良说,参观城市规划展览馆之后,他对内江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因此准备留下来创业,好好闯出一片天地。

同样第一次到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的还有东兴区双才镇的曾勇兵。曾勇兵是滴水村的村委会主任,曾经在外地务工10余年的他深知在外务工的辛苦,而滴水村是一个劳务输出量比较大的村,全村2026人有近1300人在外务工。

“通过参观,我不仅看到了内江的变化,而且感受到了在家乡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曾勇兵说,回到村上,他将用图片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把这次活动生动地展现给村民们,让他们看到内江的变化,鼓励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

参观甜城湖:

美丽的甜城湖,让我们“醉”了

◇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周瑶慧

在微风细雨营造的氛围中,参观者到达第三站——风景如画的甜城湖。

“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来自威远的一位务工人士目睹甜城湖美景之后,将歌词改编成诗句,现场朗诵起来,赢得周围参观者的称赞。

尽管天空下着细雨,气温比较低,但是完全没有挡住优秀务工人士参观甜城湖的热情。他们一边走一边拍照,有的还三三两两一起谈感受。“我觉得内江这个甜城湖比上海那个外滩更安逸!”一位优秀务工人士说。

“近年来,内江水污染治理工作很有成效,城市环境变化很大。”来自威远县小河镇的姜德才告诉笔者,他14岁便外出打工,在外打拼30余年后回到家乡开了一个耐火材料厂,产值从几千元发展到数百万元。姜德才顺利实现了回乡创业的梦想,他办的厂吸收了30多名以前在外务工的人员。

对于内江城市的变化,姜德才感到十分自豪:“甜城湖美景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深切感受到了内江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很大提升,而内江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成为吸引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的重要因素。”

参加这次活动,张秀英认识了一些同样来自威远的新朋友,在甜城湖边,大家一起拍照,有说有笑。

“我经常来内江,每次来都要到处走走,每次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张秀英说,“以前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到内江来参加考试,等孩子考试去了,我就在内江城区随便转。孩子毕业后,由于一些亲朋好友在内江城区居住或上班,我仍会经常来玩。”

“甜城湖不仅风光好,还有很多便民设施,为广大市民休闲散步提供了好去处。”张秀英说,她注意到甜城湖两岸的一些变化:西林古渡和对岸的码头焕然一新;甜城湖边增加了亲水栈道和便民凳等便民设施;在不远处,两座公共厕所快要建成了……

参观玉王庙立交桥:

四通八达的家乡,让我们自豪和骄傲!

◇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周瑶慧

内江优秀务工人士参观的第四站是玉王庙立交桥。

去年12月26日,作为内江“西大门”新入口,西南地区最大的枢纽立交之一玉王庙立交桥正式竣工通车。它让位于“成渝之心”的内江加快构建“成渝立交桥”更有保障。

玉王庙立交桥只是全市加快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古以来,交通运输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先行兵”。

“大气!”站在玉王庙立交桥前,参观者刘念忍不住赞叹,内江的发展比他想象的更快。

家住威远县向义镇水口村的刘念曾经在吉林某化工公司担任销售部经理,每个月可领8000多元工资,还在吉林买了房子,生活很舒适。2008年回乡探亲时,他看到有的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和耕作方式,而且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务工,大量土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经过慎重考虑,2009年刘念毅然辞掉经理职务,回到家乡向义镇走上自己的创业路。通过几年的发展,他在家乡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带头改革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探索科技种植、生态种植的新模式,还带领村民们建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蔬菜和水稻,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参观玉王庙立交桥之后,刘念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现在政策这么好,交通发展也很迅速,回去之后我要扩大规模。另外,我要动员一些还在外地务工的亲朋好友回家乡来发展。”

“上午我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沙盘时就注意到了玉王庙立交桥;下午在现场参观,感到很震撼。”和刘念一样,来自威远连界的胡建国也是一名返乡创业者。胡建国在家乡种树,如今他种植的松树、桉树等,面积达1000多亩。

胡建国说,成自泸高速公路通车了,内威荣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今后内江与外界的沟通越来越方便。伴随“30分钟内江”交通圈的建设,内江今后的交通将越来越通畅,大家发展产业也会更有信心。

参观向义镇四方村:

在家乡挣钱并不比外地少

◇本报记者 徐静

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是参观者参观的最后一站。

四方村,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徽派小洋楼引来大家啧啧称赞,新潮的太阳能路灯、齐全的健身器材,让参观者直呼“这里的生活比城里更惬意,让人既惊喜又羡慕”。

优美的田园风光为四方村带来多重效益,除发展设施蔬菜外,旅游也成为这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方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祥曾在外务工,返乡后他积极带领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村民四季都能种植大棚蔬菜,一亩一年能挣2万余元,全村80%的村民都留在农村发展,现代设施蔬菜的发展促进了该村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余文祥说,下个月将回家的罗永明等10余人提前给他打来电话,打算发展蔬菜规模化种植。

“在家乡挣的钱并不比在外地少。你看,四方村的村民过得多潇洒!”参观者刘念为家乡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感到高兴。6年前,他也返回家乡创业,成立了农业生产专业队伍,探索科技种植和生态种植。

宽敞的柏油路串起村民聚居点和产业基地。在该村无花果科普示范基地,参观者唐建对“农业BOT”这一新鲜提法很感兴趣。

“这一模式开启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政府近年来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并想方设法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条件。“此时,回乡创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唐建希望尽快找准项目,在家乡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参观者夏玉芬在深圳工作了16年。参观途中,她主动找到就业部门的人员询问返乡创业政策,希望就地创业。

威远县就业部门负责人殷学良表示,这样的实地参观,释放出一种强烈信号:政府希望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家乡,在家乡大显身手,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威远将在工商、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帮助返乡务工人员创业。

新闻推荐

强力推进两个“一号工程”建设 确保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彭宇行到资中县调研电子商务集中区和科技孵化器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刘小玲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内江市确立了两个“一号工程”:把内江高新区和科技孵化器建设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把电子商务和现代物...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