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威远腾飞新引擎
◇本报记者徐静陈秋吉
实习生曾利军文/图
今年43岁的廖茂仙,已在威玻集团干了22年。过去几年,她的月薪在一两千元之间浮动;现在,她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七期项目工作,每月工资可以拿到4000余元。
员工月薪大幅度提高,而劳动强度却在减少,这得益于企业的“科技革命”——停止高耗能、重污染的玻璃球生产加工,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新兴复合材料,利润空间不断扩大。
在威远,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从过去的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从重化工业往高新产业迈进,促进了全县新型工业的提质增效。今年,威远县1~10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3.3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3%,提高6.6个百分点,超目标任务4.1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工业,是威远的品牌和优势。深厚的工业积淀,为威远披上了华丽的“工业外衣”。然而,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生产要素的日益紧缺,都催促着威远经济结构必须朝着更优、更“绿”方向发展。
威远选择了科技创新。
对于位于威远县的四川法拉特不锈钢铸造有限公司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多年的梦想。曾经,与其他市州的企业相比,只是“小块头”,知名度也不高。
为克服“先天”缺陷,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成立了“技术中心”,先后对铸造工艺、冶金化学反应、热处理、新型铸造合金等领域进行了技术攻关和改进。
强劲的投入,培育出一大批专利技术。目前,公司申报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当前,公司正在对真空熔炼及浇注技术等领域进行研究,或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科技创新,也让威远不少传统企业走出了一条转型之路。
威玻集团是威远的老企业,曾经有着“中国球王”的美誉。但技术落后、玻璃球生产所产生的污染让企业狠下决心,把7座玻璃球生产线全部淘汰,重新发展高性能池窑玻纤产业。
去年,公司一次性投资4.5亿元进行技术提升,建成年产5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七期工程,企业也借此向打造西部复合材料深加工基地迈出坚实步伐,一举成为全国玻纤企业前4强,每年将新增销售收入47300万元。
协同合作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陶瓷行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市场压力特别大,但是,四川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却没有停一条生产线,10条生产线日均产量达13万平方米。
“更人性化,更新的产品,是白塔瓷砖受市场欢迎的秘诀。”白塔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廖咏康介绍,科技创新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科技研发过程中,企业勇借外力,先后与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院校“产研”结合发展,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
在共同研发中,止滑、抗菌、阻燃等一系列新产品引发市场关注,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其中,更节约资源的超薄陶瓷砖生产技术已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六批重点推广节能技术。
从白塔集团的成功里,威远人看到了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科技与高校亲密合作所释放出的惊人能量。
去年以来,威远县围绕“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思路,整合集成各类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威远县先后促成了川威集团、白塔集团等10家龙头企业与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14家科研院所、高校签订了14个总投资达2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
聚集合力
招贤纳士吸民智
科技创新让企业有了新的生命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则是企业再次腾飞的重要保障。
2013年,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的陶陶目前就职于白塔集团,主要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工作。陶陶家在陕西,是什么力量让她毅然背井离乡,扎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威远?
陶陶说,是白塔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让她动了心。
威远县通过实施“创新人才倍增”计划,强力推动“企业+院校”、“项目+人才”、“企业+企业”等合作模式,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3个省级技术中心和1个省级高水平研发机构。
此外,威远县还出台了《科技强县实施方案》、《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政策,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的科技创新。
到 2017年,威远县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年均提高2.5%以上,并将创建成全省技术创新示范工程示范县。
新闻推荐
(林丽刘成林)威远县铺子湾镇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开展“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关精神,及时成立了“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庸...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