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基层,那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威远县部分优秀共产党员扫描

内江日报 2014-07-01 02:45 大字

◇本报记者孙国丞徐静文/图

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威远县始终坚持以更好地服务群众为宗旨,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通过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使积极因素转化为倍增的集体效应,起到了以一带百、以点带面的良好实效。

在这些先进典型中,有扎根基层带领老百姓修路致富的全国劳模和优秀党员,有身残志坚、带领全村群众致富的村主任,有甘于奉献的“志愿者医生”,有一心一意服务群众的社区好警察……他们都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懈努力,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成绩。他们,用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合格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优良品质。在党的93岁生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去感受他们对党、对群众最朴素而又最炽热的情怀!

只为兑现一个承诺

——记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吴金容

只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用了16年时间,把一个贫困村,变成了村民人均收入达14600元的“内江第一村”、“省级文明村”,她就是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党支部书记、57岁的吴金容。吴金容用她的行动证明: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发光发热,为群众谋福祉。

1998年,已经41岁的吴金容当上了该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一个常年戴着“贫困村”帽子的大冲村,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

回忆刚接手大冲村时的情景,吴金容说:“这里就好像偏远的贫困山区一般。”当时的大冲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们搬运物资,完全靠人力,村里的学生娃上学淌溪涉水,而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道路的不通畅。

这些难题,并没有让吴金容退缩。在当选后召开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吴金容公开向村民作出了承诺:“请大家给我三年的时间,我要先把村里的路修好,如果我没办到,自动下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当吴金容带领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做修路的动员工作时,遭受到的是冷眼、讥讽和辱骂,有的村民甚至还放狗咬人,村民的态度犹如一盆冷水泼在吴金容的头上。但倔强的吴金容并没有认输,一次不行去两次,最多的一户村民家中,吴金容带领着村干部去了10多次。

为了化解修路中的矛盾,吴金容和村干部商量后,决定把各自家的好地让给因修路中占用土地而受损的村民。

在面对筹款难的问题时,吴金容又再次和村干部一起,用各自家的房屋做了抵押,贷款28万元,用这笔钱买回了一批水泥,以示修路的决心。

吴金容的努力,没有白费,村民的心被打动了,纷纷出钱出力,修路的工作,终于被推上了日程。

在修路的那段时间,吴金容以身作则,在工地上和村民一起挖水沟、扛水泥,坚守在工地上。

也正是在这期间,让吴金容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吴金容说:“母亲去世时,正是工地上最需要人的时候,我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道路的通畅,让吴金容感受到了大冲村未来的希望。如何激活大冲村的经济,吴金容这台“机器”又开始运转了起来。

一直以来,大冲村都有种植大头菜的传统,但都是“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道路通畅后,村民们把大头菜卖给本地商贩,一公斤只能卖到0.4元,村民的收入并没增加多少。

要想卖个好价钱,就要让大头菜“走”出大冲村。为此,吴金容决定去成都、重庆、广州等大城市了解市场。吴金容用一个背篼背满了自家腌制的大头菜,便只身前行。

那段时间,吴金容天不见亮就跑进批发市场推销大头菜。为了得到最真实的回馈,吴金容还追着顾客问大头菜口感如何。由于外出经费紧张,每当饿了的时候,吴金容吃的最多的是馒头,有时困了,就在车站的候车室里打盹。辛苦终于有了回报,有一家食品加工厂决定和吴金容签订年销50吨的合同。

“必须要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回村后吴金容开始琢磨着该如何提高大头菜的产量和品质。

找专家帮忙,成了吴金容的首选。为此,吴金容多次到省、市、县邀请专家到村里现场指导,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不仅如此,吴金容还积极争取试验经费,经过两年反复试验,终于培育出了品质优、产量高、色泽好的“香型大头菜”新品种系列,亩产由1000公斤增加到4000公斤,售价比普通大头菜高出三四成。

有了效益,村民们开始积极种植大头菜,种植面积由以前的500亩很快发展到3000亩,同时,还带动周边农村上万户农户种起了大头菜,形成了以大冲村为中心,近3万亩的大头菜种植规模,年产值3000~4000万元。

如今的大冲村,修建水泥路26.39公里,便民路3公里,形成了户与户相连,组与组相通的交通网。

2013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0元;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达到12万元。

而吴金容也先后荣获内江市十大杰出女性、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用了16年的时间,吴金容兑现了当初对村民的承诺,带领着大冲村的村民一步步走向小康生活。

居民的好帮手

——记威远县严陵镇 河北街社区民警杨年夫

从教师到民警,用了4年时间,威远县严陵镇河北街社区民警杨年夫不仅成功地适应了角色的转换,而且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成长为一名群众的“贴心人”。

在外人看来,杨年夫的从警经历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异地追逃,没有与歹徒的殊死搏斗,更多的是处理辖区居民之间的一些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让杨年夫被居民们亲切的称为“亲戚警察”、“社区活地图”、“钥匙管家”……

2010年,时年26岁的杨年夫,为了儿时的梦想,放弃了教师的工作,成为了威远县严陵镇河北街社区的一名社区民警。

“腿勤”、“口勤”、“手勤”是杨年夫在社区民警工作中一直坚持的工作方式,也正是这种方式,赢得了辖区居民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为了迅速熟悉辖区居民,与大家打成一片,杨年夫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散步到责任区转一转,看一看。

没过多久,居民们都知道,河北街社区来了一位“起得早、睡得晚、爱走路、爱串门”的社区民警。

来自湖北恩施的杨年夫,一直都习惯于用普通话和大家交流。而踏上民警工作岗位后,杨年夫开始学习说四川话,以便更好的和居民沟通,融入到居民之中。

特别是在处理因旧城改造有居民上访的情况时,杨年夫把上访居民全部登记在册,一个一个反复走访,了解他们的诉求,倾听他们的苦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不管是居民家里的水、电、煤气等发生故障,还是下岗待业,家庭矛盾、夫妻不和、家人患病,住房局促,不论是难事或是喜事,居民都爱跟杨年夫打电话,而杨年夫从不让居民的电话落空,成为了居民眼中的“三勤” 警官。

在荆棘路上前行

——记威远县黄荆沟镇太平村村主任刘晋阗

虽然身体残疾,意志却并没有消沉。在威远县黄荆沟镇太平村村主任这个岗位上,刘晋阗肩挑重担,谱写了一曲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

15岁那年,刘晋阗不慎从2米多高的高杠上摔下,造成左右肩部不对称、背部严重变形,落下了终身残疾。

在张海迪事迹的启发下,刘晋阗告诉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了,但生活还能自理,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让自己的生命同正常人一样精彩!

从学木匠到养猪,再到拜师学艺学理发。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1989年3月份刘晋阗在黄荆沟场镇开了一家“晋阗美发”店,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2007年11月,刘晋阗以高票当选为黄荆沟镇太平村村主任。为尽快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刘晋阗多次召开动员大会,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动员村民筹集资金,修建村里的道路。在刘晋阗的不断努力下,“惠民之路”终于完工。

刘晋阗还带领村民挖沟排管,将山底的水直接送到农户家中,保证了该组村民一年四季都有甘甜的泉水。

只有带领村民致富了,才算圆了村民的小康梦。刘晋阗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大胆地搞起了养殖业,2009年3月成立了养羊和养兔两个专业合作社,为村里的养殖大户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服务。目前,全村有50多户农户养兔,20户农户养羊。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腰包也越来越鼓。

下一步,刘晋阗打算继续把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为全村村民办更多的好事实事,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记威远县“志愿者”医生罗召才

他是患者眼中医术高明的医生,是万千志愿者队伍当中的一员,通过把医术和志愿者行动结合起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他就是威远县中医院东街门诊部副主任,严陵镇东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罗召才。

作为一名医生,罗召才在皮肤病、性病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0余年。精湛的医术,不仅治愈了无数的患者,而且在工作中他还发现了性病尖锐湿疣引发癌变5例,皮肤病引发癌变8例,为遏制全县性病蔓延起到了积极作用。

罗召才的另一份“工作”,就是参与志愿者行动。在参加助老、助残、医疗服务等志愿者行动中,罗召才为敬老院的老年人送医、送药、送温暖。对行动不便的社区居民,罗召才主动上门为其进行诊疗,使社区居民得到便利服务。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医学常识,罗召才还到各镇开展诊疗活动和健康咨询,推广医学科普知识,提高群众保健知识水平。

但这些依然没有让罗召才“满足”。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罗召才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申请,多次向单位请缨参加灾后的医疗援助。

到达灾区后,他很快投入到当地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中,给灾区人民看病,废寝忘食地为灾区人民诊断和治疗。

为了给村民消毒预防、预防接种、宣传卫生知识,罗召才和同事们经常要翻山越岭。有时一个村就需要爬几个小时的山路。

同时,罗召才还担负着医学心理辅导工作,为灾区群众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早日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面对赞誉,罗召才说:“我不过是让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帮助更多的人。”

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记威远县庆卫镇优秀共产党员李洪

致力于发展蔬菜经济、促进农业产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他就是威远县庆卫镇的一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共产党员李洪。

2007年3月,李洪承包了约500亩土地,开始致力于发展蔬菜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李洪创建了“礼宏牌”品牌香葱,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愿望。

创业成功后,李洪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在做好自身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倡导周边的乡亲们一起种植香葱。为了让乡亲们科学种植香葱,他全面总结自身经验,将技术要领编印装订2000多册,分别发放到周边种植户手中,供大家参考学习。经过李洪的不断努力,香葱的种植面积扩大至2100亩。

种植面积的扩大,产品的数量也随之增多。为了帮助大家解决销路问题,保证大家的利益,李洪自己掏腰包,前往浙江、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寻找商机。

经过不断辗转,李洪最终在贵州、泸州、贵阳等地寻找到商家,以高出威远0.5元/斤的市价收购农户的香葱种,成功销售出约65吨香葱种。李洪的这一举动,使种香葱的乡亲们仅香葱一项就人均增收400余元,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记者手记:

在威远,像吴金荣、李洪、刘晋阗、罗召才、杨年夫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用热血和奉献不断诠释合格共产党员的内涵。让我们一起,学先进、赶先进,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起为“建设工业强县、提升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威远”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万祥村:“吃低保”须过“四关”

以前,村民“吃低保”曾由干部拍板,今年则由大家投票决定;以前低保人群“只进不出”,今年退出者高出加入者一倍多——(唐兆权)7月6日,威远县新场镇万祥村村民李某一大早就来找村副主任林秀君:“...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