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干部群众谈——不能让访贫成为嫌贫

内江日报 2014-07-08 02:41 大字

◇本报记者蒋小琴

《人民日报》6月27日报道:近日,一位乡镇干部走访贫困户。户主见有干部来,非常激动,拽过一个小板凳、倒了几碗水,带头的干部半个屁股坐着板凳,也没有喝水,了解情况不到10分钟就要走。起身后,这个干部还不停地拍打裤子,弄得农民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地赔礼:“对不起,把你的衣服弄脏了。”该报道披露的干部访贫却嫌贫的行为,引起了内江市干部群众的热议。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内江市部分干部群众。

市中区委办专职纪检员罗德钏:习仲勋同志曾说:“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得端端的。” 这话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切为了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的好作风。坚持“做群众的贴心人”这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在宗旨观念、工作作风和行为操守上的基本标准。他认为,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行动上甘于做人民的勤务员,生活中乐于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对人民群众常怀感恩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资中县供销社纪委朱永平:不喝水、拍灰尘这些看似无心的动作,其实已在举手投足间拉开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反映的是干部内心深处对群众是否尊重。他认为,只有学会尊重群众,才能真心服务群众。干部要把“走基层、听民声、访民情”真正落到实处,就应该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与群众打成一片。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就要摒弃怕苦、怕累、怕脏的思想,真正做“心系群众、尊重群众、造福群众”的贴心人,让访贫不能成为嫌贫。

威远县向义镇工作人员陈利: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乡镇干部,是接触群众最密切的群体,在访贫问苦中嫌贫,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与群众隔离开了。她认为,表面上看,乡镇干部嫌贫是自身素质修养问题,其实根源还在于其思想隔地气,失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只有端正心态,在“零距离”中感知百姓冷暖,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农村实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暖心人”。

隆昌县新华街居民张秀芳:在访贫问苦时,除了要解决具体问题,还要在细微处见真情。群众的凳子不坐、水不喝,就是“官架子”在作祟。干部要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就必须放下“官架子”,深入基层,与群众结穷亲、交朋友,感知群众冷暖,把工作做到群众急需处,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彻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成为群众值得信赖的人。

新闻推荐

东兴区:建设幸福美丽东兴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吹响了新一轮经济发展集结号,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县域经济发展...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