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样本——威远县“小农水”三年建设纪实
◇张霄 本报记者 徐静
三年,在一座城市的水利发展史上不过短短一瞬间。可无论如何,2011年—2013年,值得每一个威远水利人铭记,注定载入威远水利建设史册。
这三年,威远作为中央第三批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潜心建设,从实践探索到创新突破成功探索出了小农水建设的崭新路径,“威远经验”逐一破茧而出,为“决战”水利“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成功样本。
一年成气,两年成型,三年成势。三年来,威远小农水固定资产投资一路上扬,总投资1.72亿元,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25.1万立方、新增节水能力844.91万立方的小农水建设,将进一步改善项目区6个镇、83个村落的农田灌溉条件,形成全域灌溉新模式,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01万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730万元,农民年人均增收170元,受益人口34.8万人。
三年后的今天,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已全部实现。一个个竣工使用的项目,是成千上万村民实现农田灌排自如、旱涝保收新的开始,也是属于威远县水利人用智慧镌刻在一座座枢纽、一道道堤防的无限荣耀。
科学规划 强化整合
阔步迈向水利现代化建设
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威远县是全省22个缺水县之一,人均水资源量630立方米,为全省人均量的1/4,工程性缺水、旱片死角用水难等矛盾日益突出,制约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县委、县政府务实而行,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治水兴县”战略,以让清泉奔流穹窿大地。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一经争取三年连续实施”的福利政策,激发了县领导、水利人的办事创业的激情。
在项目申报会上,县委书记曾云忠、县长罗平连用多个“急盼”、表达民众对水的期盼,并向专家组讲解了威远绘就的“水蓝图”,一一陈述威远水利建设在决心和实力。
字字诚恳、句句浸心,威远人赢得了项目和信任、并马上行动、成立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强化县、镇、村、村民四级联动,确保项目建设顺利。
项目科学建设,规划是前提,提质增效是关键。随着工程建设推进,威远县有了自己的思考,“农建规委会”应运而生,首先“试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区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实行大规模整治,打破地域和行政界线,一村一村地抓,一线一线地连,一片一片地推,由点到线,从线到面,几个村整体推进,凸显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
为规范项目整合,威远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整合资金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打破部门分割,统筹资金投放,将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项目资金,紧紧围绕农田水利建设投放,深化推进全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
据统计,三年来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03亿元,并带动了民间资本2300余万元积极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听取民意 多元投入
水利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健全
4月的威远,春光明媚。走进威远镇西镇中心村,沟渠纵横分布,池、堰修葺一新,清澈的流水直达田里,绿油的秧苗正生机勃勃、“欢快”成长。
在小农水项目实施之前,这里是旱山村,寂寞的小山村总是留不住年轻人外出的脚步,留守在家的老人种着“亏本”田过日子。
“以前没水,只能种点单季常规稻,以及小麦、玉米等传统耐旱作物。”村民王群芳说,现在村里水利设施改善后,自家的农田灌溉就有了保障,正寻思着种点赚钱农作物。
“民办公助”是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建设方式,威远县通过小农水项目投资引导,探索出了民主兴水利、民营活水利、民众干水利的新路子,并充分发挥财政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激发全民投资热情,让“民办公助”真正深入人心。三年来,威远县民间投入小农水建设已达2372万元。如今,威远农村荒地越来越少,村民们的田里越来越丰富。
注入一股水,引来万股流。项目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综合提升基础设施、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威远县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注重工程规划与种植结构调整,把农业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设计理念上以全域灌溉为出发点,通过近两年努力,威远县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2个,全域灌溉示范小区4个,形成了“一轴两环”整体布局,覆盖4个镇的27个村。
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后,各项涉农项目不断跟进,仅2013年初至今,便陆续投入涉农资金2.1亿元,对示范区内的田、路、林、村进行综合打造,实现了“四网”全面覆盖,示范区内基础设施显著提升,新改建农村道路181公里,建设居民聚居点20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7个,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基础提升更带来了产业的迅速壮大,通过土地流转,2013年至今,威远新发展无花果种植12000亩,无花果栽植面积达到2万亩,威远因此被命名为“四川无花果之乡”。
以向义镇大冲村为中心的大头菜种植也已形成万亩产业,七星椒、彩糯玉米、生姜等季节性特色产业正在让威远的农民更加富裕起来。
建管并重 强基固本
工程管理重点改革不断突破
水之兴利在于建,利多利少在于管。因此,现代水利工程需要现代化的建管体制。在威远,群众参与监管是一大特色,“群众权力很大,发现质量问题可以随时叫停。”镇西镇中心村村民官树华说道。
据了解,威远县建立起了县、镇、村、群众“四级”质量监管体系。县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进行工程建设不定期巡查,县水务局派出现场推进人员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指导,项目镇成立项目质量监督小组,项目村建立由村干部和3—5村民代表参与的质量监管小组,同时,号召广大群众参与项目质量监督,四级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有效的确保了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的建设质量。
三年来,针对小农水工程,县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站发出质量整改书40余份,制止了河沙、条石等原材料不符合质量要求等现象。
建好的小水利工程谁来管?如何才能确保工程永续发挥效益?这成为新时期农村水利面临的突出问题。按照“先改后建、先建后补”原则和要求,威远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对工程产权进行改革,落实了工程的责任人和管护人,截至目前,威远县共颁发小农水工程产权证1700余本,做到了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到位。
同时,制定《用水公约》《水利工程管护办法》,通过县、镇两级财政补助等形式配套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资金,引导村、社、村民自觉维护和自发筹集修缮水利工程,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威远县将计划每年投入300—50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
“驻足回望,三年时间可谓一路艰辛,可更多的却是作为威远水利人的振奋和自豪。”威远县水务局副局长王良表示,威远水利人将再接再厉、大兴水利惠民生,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致富水。
今年,是威远县作为全国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的收官之年,“收官”二字,定将在2014年的时空的坐标中刻下永恒的传奇。我们相信,威远水利人水利人正扬起激流勇进的风帆,开拓创新,敢于争先,缔造水利现代化的美好前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静山水精魄,工业筋骨,最美工业城市亦繁花似锦、草木含韵。绿色,让这座凭借工业元素积攒发展底气的城市迸发出新的后发优势,为这座城市烙下了深刻的生态印记。“工业威远”...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