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李仁胜突破发展之困老工业城市谋划转型升级工

内江日报 2014-03-26 03:25 大字

◇本报记者李仁胜

突破发展之困——

老工业城市谋划转型升级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

新中国成立后,内江工业飞速发展壮大,特别是经过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央属企业的落地和带动,内江工业整体实力在“六五”时期达到顶峰,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走过历史的辉煌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内江逐渐步入了全面衰落阶段,呈现典型的西部衰退型老工业城市特征。

近年来,内江经济重现良好势头,但仍处于爬坡上坎的艰难创业阶段。沉重的包袱、转型的阵痛,以及环境、资金、资源等瓶颈制约,阻碍着内江加快发展的步伐。

2013年,内江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538.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7.7%,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着力点。然而,数据后面却隐藏着危机感: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仅为11.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8.9%。

“内江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转型升级、必须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面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中比重偏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市委书记彭宇行指出,内江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经过多方努力,继进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116个城市大名单后,2013年,内江成功跻身全国62个规划老工业区改造城市名单,并将连续十年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政策。

这座城市迎来了为传统工业“换血”的新机。

内江紧紧抓住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机会,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绿色逐步代替灰色调,成为内江经济的“主打色”。

探索转型之路——

绿色产业勾勒工业新春

作为老工业城市,在经历了原有产业结构的“重新洗牌”和探索新型产业的“转型阵痛”之后,内江认识到,走低碳环保的绿色工业化之路是必然选择。这不仅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更要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发展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江有基础、有条件:

2013年,全市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共46户,实现产值225亿元;纳入统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共24户,实现产值151.42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中,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9户、省级创新型企业22户、博士后工作站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

另一方面,内江依托已有的资源,积极打造五大基地,引导传统产业迈向绿色、低碳、环保之路,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

2013年2月26日,川威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全面正式投产。通过钒钛产业的“修复”,川威集团已成功实现从低附加值的“钢铁川威”向高附加值的“钒钛川威”转型。

再生资源,资源再生,生生不息。在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四川中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牵手韩国SK Networks株式会社,致力于再生资源的深加工、精细加工。投资1.5亿元,实施废PFT瓶生产再生PFT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带动就业1200人。

聚合了废家电、废塑料等资源回收处理项目的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将来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聚集再生资源1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4万吨。

“每发1度电,相比传统火力发电要节约60克煤。”荣膺“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称号的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被人们称作“绿色电站”。

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的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是我国建成的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的循环流化床机组,也是我国燃煤发电领域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世界领先的示范工程,在提升我国发电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水平上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而围绕打造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的目标,台湾巨腾国际集团等企业与内江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去年至今,好消息不断传出:巨腾国际内江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全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以“效率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安全数据恢复系统制造项目投产运营,打造全国占地面积最大、经济效益可观的“数据恢复研发生产培训基地”;海德科技公司的单晶铜生产线已经投产,国内首家人才能力培训基地即将在内江市诞生……

同时,随着内江打造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的进程,“内江造”汽车零部件名声大振。

伊莱维克电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见证了内江在汽车及零部件领域的绿色发展步伐。“内江制造”的车用曲轴、汽车后视镜等产品也供不应求,天津浩物轿车、轻型车曲轴制造基地项目加紧建设。目前,内江市与全国20余家整车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其中减震器占重庆市场的50%,车用曲轴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车用后视镜等占据了西南市场份额的八成,“内江造”品牌底气不断见长。

五大产业基地,各有千秋。每一个产业基地都在践行低碳、绿色、环保,为内江绿色工业“大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工业园区是实现绿色崛起的坚实载体。内江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园区,把集聚发展的功课做得风生水起。

2013年9月,内江市出台首个工业园区专项规划,重点规划建设7个工业园区(内江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威远县连界工业园、威远县严陵工业园、资中经济开发区、隆昌经济开发区、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市中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将建成全市工业经济核心区、新型工业化先行区、产业承接示范区、科技创新样板区、对外开放前沿区。

去年,内江市七大园区拓展承载面积6.75平方公里,新入驻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项目)53个,实现销售收入1420亿元、利润总额62.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60.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68.4%。

“坚持工业主导、抓大扶小,培育形成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千亿企业和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分工中抢得重要席位。”今年2月召开的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指出。

到2017年末,内江市工业园区承载能力面积将达到80平方公里以上、营业收入达到28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以上、累计吸纳就业20万人以上。

布局未来之棋——

让内江工业经济“常绿常新”

在市委六届八次全会上,“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被定为内江实施“三大战略”的七大重点工作之首。

在今年全市“两会”上,“绿色”也再次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眼里最抢眼的主色调,围绕转型升级、绿色产业的话题热议不断,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字眼。

向绿色经济要发展,内江在下更大一盘棋: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造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今年,内江将全面完成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规划编制,落实“腾笼换鸟”政策措施,启动实施马鞍山、麻柳坝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推动企业搬迁入园、转型升级、集聚集群发展。

内江计划投入技改资金2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中铁建重工集团西南产业园、中建材节能玻璃产业园等重大技改项目,培育千亿川威,发展壮大一批100亿元企业、50亿元企业,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户、5亿元企业7户、10亿元企业5户。

今年,内江还将全力实施“51025”重点园区计划,完成重点园区总规编制,建成600亿元园区1个、300亿元园区1个、200亿元园区2个,力争七大园区新增承载面积5平方公里,新入驻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项目)30个。

少了“点火冒烟”,多了“蓝天绿树”,内江正成为一座工业经济“常绿常新”之城。

新闻推荐

威远县住建局突出特色抓落实边学边查边整改

(袁秋刘敏)威远县住建局始终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立规建制先行,抓实边学边查边改,“多措并举”从严开展各项工作,重点突出住建系统实践特色,务求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认真组织学习,营造...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