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里“淘金” 内江正趟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路。
艳阳暖冬别样红。
11月23日,隆昌县圣灯镇三台村,1000多亩芥菜郁郁葱葱,与白墙绿瓦的新村舍交相辉映。农田里,有村民们辛勤耕作的身影。
“种完稻谷再种蔬菜,全镇通过大力发展粮经复合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向淘金,实现了农民致富增收。”正在查看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情况的圣灯镇副镇长林芸熙说。
按照“产业为重、特色为先、增收为本、以点连线、集中成片”原则,依托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高标准农田等项目,隆昌县积极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即“稻菜轮作”种植模式,达到粮食不减、农田利用率和农业效益大幅度增加的效果。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创新经营举措,全市许多乡村都和三台村一样,村容村貌和村民收入发生着巨大变化。
思路革新
“把农民增收作为‘一把手\’工程”
农业兴,则城市兴。
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内江的“家底”其实并不丰厚。
全市农民人均耕地仅0.58亩;农村产权流转不畅,资产大量“沉睡”,农民缺少财产性收入;城乡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等问题日益突出。
内江是传统农业大市,430万内江儿女中有近8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如何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关系到全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内江农业勾勒出了一张明晰的“路线图”——
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民增收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把新农村综合体作为重要载体,统筹安排产业和新村布局,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不断推进产村相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城乡共荣,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通过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内江市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内江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之路。
农村变样
告别“刀耕火种、肩挑背扛”劳作方式
冬干连春旱。今年3月,干涸的田地,严重缺水的小春作物,让不少老百姓“焦头烂额”。
而在资中县双龙镇小麦万亩高产示范基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成片绿油油的小麦。尽管长势相对往年较差,但整个基地一片生机昂然。3月14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轰隆隆”的抽水机声响个不停,白花花的水通过输送管“哗啦啦”流入了蓄水池,不少村民背着洒水装置,即时对小麦进行喷灌。一位正在洒水的村民告诉记者:“蓄水池、抽水机起了大作用,不然今年损失严重。”
在不少农村居民眼里,交通、水利、农具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双龙镇的蓄水池、抽水机只是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东兴区高桥镇楠桥村,一条长达10余公里、蜿蜒穿梭于全村12个组之间、串联着村上400多户人家的柏油公路,让不少村民心里都乐开了花——不光雨天可以穿拖鞋,要是哪家哪户办个事,小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甚至田地边。
不仅如此,在楠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一开闸,就能用上甘甜的井水。
楠桥村村支书尧章明说:“我们正在测量天然气管道,过不了多久,村里就能用上天然气了,生活不比城里人差。”
市农业局有关数据显示,仅2012年,内江市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9万亩,投入资金1.99亿元;完成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1850公里,同比增长205%。
告别传统农业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现代农业的机械化运用,让不少农村居民省时又省力。
今年3月,东兴区富溪乡罗井村1组的村民凌兴城就进城购买了一台犁田机,还获得了相应的补贴。凌兴城说:“国家的政策就是好!有了补贴,省了不少成本。今年4亩地,耕种完全不愁了!”
2012年,全市争取各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93.95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5025台,补贴受益农户及组织共计11437户。
目前,全市争取到中央和省级农业项目资金7.47亿元,主要涉及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高标准农田工程、现代粮油生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村沼气建设等十大项目。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各种项目的不断实施,为内江市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制度探索
土地流转唤醒“沉睡资本”
“我家流转了3亩多地,有固定的土地租金,前5年帮业主管护果林、采摘果子,每年光这三项收入就有两万多。”村民刘勤算了一笔账。“5年后无花果进入盛果期,业主无偿移交给我们,到时可以入股合作社,既当农民,又当股东,太划算了!”
2011年以来,威远县新店镇石坪村在全省开创先河,采取“政府财政补贴,土地实现流转,业主建设基地,农民代管代收,期满无偿移交”的农业“BOT”土地流转新模式,打开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局面,连片种植无花果,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
威远县的农业“BOT”模式,是内江市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2012年12月12日,内江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隆昌县古宇村拉开序幕,隆昌县古宇村村民叶顶贵欣喜地领到了用于流转、出租、贷款的五个“财产身份证”—— 房屋所有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林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
随后,市中区太平寺村、东兴区建设村、资中县平安寨、威远县船石村陆续启动,8000余名村民领到了五类权属证书册。
今年,全市已启动首批24个乡镇、406个村、4294个组,涉及268156户农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市农村累计流转土地43万余亩。
随着全市农村产权制度的逐步推进,为唤醒农村“沉睡资本”,2013年7月8日,在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内江市建立了第一所农村产权交易中心。11月6日,举行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授牌仪式。这标志着内江市建立起了一个专门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目前,全市共组建了111个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形成。
通过产权交易,村民可以在交易平台上“挂牌流转”五类产权,价格越高,收益越多;将土地流转之后,村民身份变为股东或者员工,实现了收入的大幅提高。
科技助力
千名农艺师进村当教师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的助力。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力量。
“万亩大豆”基地是威远县东联镇主打的种植业,每逢大豆收割时节,农技站站长赵俊平几乎天天都往豆地里跑。赵俊平说:“不同的土质里,大豆产量不同。只有详细掌握了这些情况,明年播种才有针对性,大豆的产量才会更好,农民才会更赚钱!”
赵俊平只是内江市众多农技人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们奔赴在田间地头,为百姓排忧解难,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据了解,在今年春季,有1500多名农技人员奔走在抗旱第一线,为广大百姓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除了向基层输出人才和技术,内江市还积极开展了“农民创业培训”、“品牌工程”、“阳光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努力丰富农民自身知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012年,内江市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蔬菜标准园建设要求,先后组织了200余人(次)的技术人员,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20多场,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隆昌县龙市镇堰塘湾村9组村民胡发友,在盘石村租了几百亩地发展大棚无害优质蔬菜种植。胡发友说:“除了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会,我还经常看书看报,自学一些种植技术,现在一般的病虫害,我都能自己搞定。”
市农业局有关资料显示,市各级农业部门平均每年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110万人次。截至今年3月,全市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24万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2.7万人次。
从人才下乡走基层到在基层发展、培育人才,农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内江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着新的力量,促使着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更加迅猛。
成果初现
现代农业“开新花、结硕果”
阳春三月,在威远县龙会镇现代农业基地的花卉大棚里,一排排破土而出的新苗,一株株红艳艳的鲜花,煞是惹人眼球。除草、移苗、浇水……花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其中一位花农陈学芬告诉记者:“我们这儿不光有鲜花大棚,还有蚕桑种植,来‘打工\’的很多都是附近的农民,不但挣了钱,还照顾了家里。”
目前,全市共建设有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6个特色产业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28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不仅如此,去年,内江市特色产业连片发展,“一村一品”持续发展,新增蚕桑、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12.99万亩,新增特色专业村33个,新增特色专业乡镇10个。
内江市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不仅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县区乡镇的具体情况,还注重绿色环保,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2012年,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48.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取得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65个,绿色食品认证2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5个。
有了基地,有了产业,产品怎样销售出去?销往哪儿?全市27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291个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给出了答案——
“不怕,有合作社!”
东兴区富溪乡是有名的紫薯种植乡。“专合社+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让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今年11月,高山村村民周家财承包的20多亩紫薯喜获丰收,他高兴地说:“合作社按每斤1.2元的价格收购,一季紫薯能收入10来万,比种粮食强多了!”
市农业局有关数据显示,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达到172.5亿元,同比增加22.2亿元,同比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6元,同比增加1048元,同比增长15.8%。
以市场为导向,以助农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区域集约化、规模化,内江市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已逐步走上“产供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道路,并将谋取更大的作为。
今年,内江市聘请中国农科院、四川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大手笔编制了符合内江实际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到2015年,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将达到180万亩,建成蔬菜、食用菌、柑橘、茶叶、中药材、蚕桑等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35个,实现新增农业产值180亿元,每个示范区内农民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
“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农村是关键的突破点。”市农业局局长李尚平说:“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以农民致富增收为目标,坚持的核心正是党的群众路线。”
内江趟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 本报记者 李仁胜 实习生 杨彩红 文/图
新闻推荐
◇唐兆权文/图12月1日,威远县新场镇万祥村,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公路硬化工程终于动工了。6组组长张刚高兴地说:“水泥硬化公路的事,村上筹划了差不多一年都没启动,没想到三中全会召开后这么短时...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