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 魂——威远县群众文化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徐静文/图
这是一张傲人的成绩单,音乐情景剧剧本《幸福山歌》荣获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型剧本银奖;歌曲《那一抹军绿》荣获第二届中国“民族之声”声乐金奖;音乐作品《放飞梦想》在全国首届少儿歌曲创作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小歌剧《石坪山歌》耀眼全省第十届喜剧小品比赛,歌曲《爬坡上坎》也在全省首届“放飞梦想——石海之约”民歌大赛上大放异彩……
2013年,威远县在文化领域的获奖数量和规格均取得了较好突破,通过一扇扇艺术“窗口”集中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其艺术生产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讴歌穹窿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文艺舞台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群众文化队伍的壮大,调动了文化工作者、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文化体育主管部门每年策划开展各类大中型文体活动40余次,城乡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
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重视节庆文化,围绕重大节日和庆典,举行了各类文艺演出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坚持宏扬传统文化,“民间文艺汇演”、“正月初三闹婆城”、正月十五元宵烟火晚会、新场火龙节、连界正月十五元宵花龙会等民间民俗活动日渐形成品牌;努力传承非遗文化,观英滩石坪山歌、越溪牛灯舞在群众文化的传播中得以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而镇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园区的建设,则为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架起了桥梁。
着力突出特色文化,依托以罗世文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文化和以“天下穹窿”为代表的自然地理文化、旅游文化,实现了群众文化与革命传统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的结合。
不断体现公益文化,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及时对群众免费开放陈列馆、图书馆,深入基层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文化讲座。
大力普及基层文化,依托社区文化中心和镇、村文体站(点),广泛开展歌咏舞蹈、健身健美以及农闲文化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群众尽享“众乐”文化艺术
文化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繁荣当地经济起着推动作用,更是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直以来,威远县委、县政府,把文化作为打造品牌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努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提升城市“软实力”,让文化和经济和谐共生、兼容发展。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县委宣传部和县文体广新局等主管部门秉持一种理念,不是让文化成为曲高和寡的“独乐”,而是让老百姓自由自在地“众乐”,让人人都能找到感兴趣的文娱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不论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威远县都要在县城大摆闹城文化盛宴——举办威远县正月初三闹城活动,一个个有着浓郁民俗风情的迎春闹城文化节目走上街头,使威远县城(婆城)成为欢乐喜庆的闹春大舞台。
威远县正月初三闹城活动已有近百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初三上午9时在县城举行。当今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代表地方特色的彩车游行,全县20个镇的群众文化爱好者组成民俗文化表演队伍,沿县城主要街道边行进边表演,表演人员近2000人,队伍绵延近千米。闹城活动的主要节目包括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石坪山歌”、“牛灯舞”,以及秧歌、腰鼓、旱船、龙灯等各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节目,个个是精品,体现出威远各镇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
除此以外,威远县还举办各类群众文艺晚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将文化活动送到了各个乡镇,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11月19日、20日,威远县文艺工作者走进界牌镇桥凼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村民们送去了腰鼓、舞蹈、川剧、二胡独奏、独唱、竹笛独奏等表演节目,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受村民欢迎。
文化下乡活动,让高尚的文艺作品走进了普通群众之间,村民们的热情也感染了演艺人员。威远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纷纷表示,让歌曲响彻田野乡村,将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人民群众中间,是他们的光荣,更是他们的责任。
今年以来,该县举行了一大批“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文化下乡”活动更是送到了村和社区,真正做到了“热到基层,暖在乡村。”目前,在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文化馆的指导下,全县已开展文化下乡活动80余场次,观看演出的群众累计上万人次。
元宵节,威远县各镇都要举行民间民俗文艺活动。镇西镇每年正月十三元宵文艺晚会都会让群众赞不绝口、津津乐道,既有现代气息,又有风土特色的文艺节目,让镇西人民享受到一道节日文化大餐。同时,新场火龙节、连界正月十五元宵花龙会等活动也会让十里八乡的群众接踵而至。
正如群众所说,“年饭还是自家的香,迎春活动还是本地的亲切。”活动现场,广大群众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尽情地享受。表达了对“家门口的文艺活动”的喜爱之情,尽享了“众乐”的艺术熏染,有力提升了城市的幸福指数。
文化阵地活动风生水起
大力实施“文化兴县”战略,一个最为重要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便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让群众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素质,因有文化而更富有内涵。
随着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活动阵地已成为不少市民放松身心的乐园。
市民王晓娟最近迷上了拉丁舞,只要一有空都要到文化馆免费学习拉丁舞。在铿锵有力且欢快的节奏中,王晓娟熟练地迈出脚步、优雅地反身、倾斜、摆荡,轻灵洒脱的舞步瞬间感染舞伴,大家跳舞的兴致一下就被调动起来。
同王晓娟一样,不少市民都喜欢拉丁舞的激情与浪漫,开始走进文化馆免费学习舞蹈。除了舞蹈以外,文化馆还开设了画画、器乐、书法等兴趣班,并指派馆内专业人士进行免费培训。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文化艺术需求,文化馆还从自贡等地请来专家授课,切实提高了馆内活动中心的培训水平。
文化需要传承和继承,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威远县文化馆还推行文化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城区内大部分中小学均开设了兴趣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技培训,免费为威远县严陵镇实验小学和中心学校培训鼓号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器乐使用技巧。在抓好活动的同时,文化馆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创造条件,以文化协会为载体,通过协会创新文化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开展创作、交流活动。县作协定期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坚持每月组织作品交流,针对具体作品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培养文学新人新作,举行了以“兰、竹、菊、梅”为主题的笔会,组织参加了诗词楹联文学讲座。开展了庆卫“樱花节”采风活动,组织了俩母山“廉节行”笔会和采风活动。县书画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每年组织的创作活动、采风活动都在20余场次以上。
威远县文化馆还很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新春音乐会、书法展等一系列活动都成为老年人最爱参与的活动。
苦心磨砺铸精品艺术
大美无尽藏、穹窿好风光。一直以来,威远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拥有灿烂而丰厚的文化遗产,其境内的山山水水和风土人情都给文艺爱好者无尽的创作灵感。
原石坪乡(今观英滩镇境内)位于威远县西北低山区,因山高路险,耕耘艰辛,故人们常以山歌驱除劳顿、抒发和交流感情,缩短距离、鼓舞干劲,“石坪山歌”成为山区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石坪山歌”在威远县及毗邻的资中县山区广为流传,男女老少都会哼唱。威远县也因“石坪山歌”跻身“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化馆职工唐志诚钟情于“石坪山歌”的创作,曾先后十一次深入观英滩镇,拜访传承人,了解山歌的“前世今生”,希望对“石坪山歌”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石坪山歌。
“我长期都蹲点在观英滩,和山歌传承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希望创作出的作品既传承原生态特色,也融合现代流行因素。”唐志诚告诉记者,他曾连续一周呆在深山里,反反复复地琢磨、最终创作出了音乐情景剧剧本《幸福山歌》。
文艺精品剧目成功出炉的背后,有一群人,以拼命三郎的劲头用心付出,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县文化馆音乐干部赵平今年参加了2013年全国二胡邀请赛业余组A组并获银奖,让大会听到了来自威远的声音。县文化馆音乐干部温清华在今年创作的音乐作品《放飞梦想》获得全国首届少儿歌曲创作三等奖。
在威远像他们一样的文艺爱好者还有很多,他们决心用实际行动唤醒沉睡中的历史文化财富,通过文艺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威远、认识威远,让这座城市拥有一张张耀眼、美丽、独特的文化名片。
文化的力量,铸就了一代代威远文化人为威远经济和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的赤子之魂,让威远在科学发展大路上奔跑得更加自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国强文/图天下穹窿,魅力威远!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底蕴丰厚;这是一片投资创业的热土,孕育希望,生机勃勃,催人奋进;威远,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川南...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