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贷款”服务“大民生”国开行助四川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金融投资报 2013-10-22 15:09 大字

王雪姣

本报记者

王雪姣

“感谢国开行,感谢真正帮助过我的人,如果没有国开行的贷款支持,我早已放弃学业,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再也无法圆大学梦。到校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力争早日回报社会!”在内江市威远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刚签完国开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合同的小左激动地说。

小左从内江市威远县高中毕业后,以理科618的高分成功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但其家里经济十分困难,父亲是受过伤的煤矿工人,母亲务农,家中还有患病的爷爷、奶奶及上初中的弟弟。高昂的学费几乎无情地将他拒于大学门外。当从内江市教育局网站得知资助中心正在受理国开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后,小左和父亲当天就到当地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到了每年6000元的贷款。

小左的故事,只是全国所有“圆梦”贫困大学生的缩影。国家助学贷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一项重大措施。一直以来,国开行始终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目标,积极探索和建立助学贷款新模式,为实现“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和“教育公平”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开展助学贷款业务以来,该行在四川已累计发放贷款3.34亿元,惠及四川省5.7万名贫困大学生,得到了当地高校、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2013年,国开行四川分行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主动与四川省资助中心对接,以业务开发和机制建设为主线,采用“以市带县、市上统筹、开行孵化”的方式,主动前往阿坝州甘孜州等偏远地区,耐心为当地群众介绍助学贷款各项政策和申请流程,并借助县、乡、村合作机制,当场与学生签订生源地助学贷款协议。为方便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申请、使用、偿还贷款,国开行还开发了学生在线申请系统和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并引入“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媒介,实现了从贷款申请到贷后回收的电子化管理。同时,该行还配备专人开展业务咨询,通过开通热线、建立QQ群等方式,对省资助中心进行业务指导。

据悉,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13年受理工作已全面开启,预计今年在四川的助学贷款发放额将达2.1亿元,可惠及36000名贫困大学生。下一步,该行将继续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强化信用建设、市场建设和机制建设,打通助学贷款的融资瓶颈,资助更多的家庭困难学生完成高等教育,以实际行动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新闻推荐

四川首享页岩气 产业化需四大创新

今日解读:《页岩气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本报记者杨成万“一家三口用页岩气做饭、炒菜、洗澡,不仅时间大为减少,用气量也减少了,一个月花费不到70元,比用罐装气或煤炭划算!”亲赴宜宾珙县考察了页...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