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致富门 共筑小康路
(上接一版)
6月14日,在市中区永安镇新房村,村民张泽君和十几名村民正忙着建设村里的水产养殖基地。
新房村是内江市扶贫开发区域,位于永安场镇4公里外,基础设施薄弱、条件较差,道路交通和产业发展是制约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瓶颈。
“以前村里田坎松松垮垮,连水也关不住,路也很烂,村民进出村很不方便。现在扶贫项目与其它涉农项目‘打捆\’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完善了,还逐步有了新的产业,村民致富脱贫有了指望。”村主任刘德川告诉笔者,村里现在引进专业合作社,要建200亩观赏鱼、稀有食用鱼养殖基地,可实现年产值320万元。
项目来了以后,村民除了可以获得土地流转资金外,还可以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享受“分红”福利,真正脱掉贫困帽子。刘德川说:“今年上半年,仅村民建设鱼塘的打工收益就有40多万元。”
一系列涉农项目的“打捆”实施,让很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基于这样的原因,隆昌县响石镇群乐村“挤”进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行列。
六月初,走进隆昌县响石镇群乐村,环绕村民聚居点的是1000多亩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南美白对虾、中华绒毛蟹、大鲵(娃娃鱼)等25个名特优新水产品构成了村里的新兴产业。
村主任张胜利告诉笔者,目前该村已经发展养殖基地1000多亩,年产值达245万元;如果基地完全建成投产,将极大地提升群众的致富能力,并带动周边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扶贫不再是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而是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引带作用,把它投入到与农民增收致富密切相关的主导产业上,调动农民脱贫的积极性。
今年5月,总投资2亿元、种植面积达3万亩的树莓种植项目在威远县靖和镇花祠村开建。当地村民代表还组建了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种植树莓,拓宽村民的增收致富之路。
连莉介绍,除了特色产业外,内江市的扶贫项目区还采用“果蔬”、“猪沼果”、“稻鱼”等模式发展了高效蔬菜、特种水产、优质水果、生猪、小家禽等产业,2012年,扶贫项目区贫困村民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农民的平均水平。
扶贫“攻坚”,
农村有了新希望
采访中,笔者发现,越来越多村民意识到,扶贫只是“扶”大家渡过难关,因此,更多农村困难群众,主动谋求增收致富之路——
“要致富要靠手更要靠脑!”东兴区太安乡万年村村民邓占文就是这样想的。2010年,他获得肉鸡养殖扶贫项目的支持,免费得到300多只鸡崽,尝到了小规模养殖的甜头,并从中总结规模养殖经验和管理方法。现在,他开办了一个养猪场,投资上百万元,政府补贴了12万元,缓解了他的资金压力,“扶”他走出了暂时的困境,现在,他采用科学管理的方式,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
“扶贫开发,县(区)政府是主体。”连莉说,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实现扶贫开发,才能取得实效。
围绕打造“中国无花果之乡”的目标,威远县结合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在新店镇石坪、文丰、张建、长山等4个项目村,新发展无花果3500余亩,并带动周边凤翔、骑龙、新合等7个村种植1500亩。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针对贫困对象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市场、缺信息的现象,威远县推行“业主流转、政府扶持”的农业BOT发展模式,突破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的“瓶颈”制约。
资中县根据帮扶对象家庭状况和贫困的原因不同,采取因地制宜,在征求受助贫困家庭帮扶意愿基础上,以村为单位,选择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在项目资金安排上,每户不少于2000元的标准补助用于当地培育新的增收产业。同时,开展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确保受助农户在掌握技术情况下得以稳定持续增加收入。
隆昌县则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坚持引进业主开发与群众自主开发相结合,确保产业基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受益一处;
今年6月底,内江市将对上一年启动的44个整村连片扶贫项目和3个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同时,内江市将加快实施今年48个村的连片开发项目和3000人的劳务扶贫项目,让更多人“脱困”。
据统计,截至目前,内江市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63.7万人降低到39.4万人。但是,内江市扶贫仍面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项目启动资金等种种困难。
连莉说,内江市将继续克服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资金配套困难等问题,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挖掘内在潜力,扩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以扶贫项目为牵引,集聚资金和项目,实施“大扶贫”,实现贫困村向小康村、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
新闻推荐
(杨林)6月21日,威远县小河镇召开安全工作大会,对安全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镇党委书记石华文强调,要充分认清当前的安全形势,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牢...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