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带领村民奔小康——记退休干部林树清

内江日报 2013-04-20 05:28 大字

◇本报实习生 徐艳梅

【序号032】

人物简介

林树清,男,74岁,曾当过15年县长、5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他回到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经过8年奋斗,他带领乡亲们建成水泥路78条,全长26.93公里。为附近5个村新修桥3座、整修桥2座。他将大头菜作为核心产业,带领村干部一道实验、示范、推广,种植大头菜面积达3000多亩,并带动周边5个乡镇30多个村上万农户种植大头菜,形成了3.5万多亩大头菜种植圈,年产值上亿元。大冲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987元增长到2012年的1.46万元。他个人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感动四川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入围“第三届四川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他的故事

以前大冲村是出了名的贫困丘区村,村民们吃的是包谷粥,住的是土墙草房,走的是泥泞小道,千多人的村有近百光棍,200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983元,被省政府列为首批新村扶贫对象。

而现在的大冲村被誉为内江市“第一村”,人均收入达到14000多元。“家家通公路,家家住洋房,户户有存款”在该村早已成为平常事。“这一切得益于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林三爷\’。”村支书吴金容说。

今年74岁的林树清被当地村民尊称为“林三爷”。说起林三爷,村民们都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他是我们大冲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还当了15年的县长和5年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能干得很。”

然而,这些经历并没有让林三爷与大冲村的村民们变得生疏。退休后,他回到大冲村,还和乡亲们一道挑粪桶、种菜、插秧苗、筑路、奔小康。

“交通不畅,村子才一直没脱贫。”林三爷研究发现,要让大冲村脱贫,必须要先修路。

2000年,林三爷开始动员村民修路,并为此付出不尽努力。

为打通咽喉道,林三爷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多次到自贡市的杨柳村,挨家挨户做工作。每次去他都私人掏钱买几包烟,见人就递、见人就讲理,还请吃陪喝。几个月下来,杨柳村的村民被他的执着与认真打动了,便同意让他修路。

一次,林三爷的风湿病“翻”了,右膝关节红肿得像面包。他硬是拄着一截竹竿上工地,短短100米坐下来休息了3次!工地上的老人看到他都哭了,劝他回去休息。他却笑着说:“不打紧,坐在家里放心不下。”

10多年来,为修路,林三爷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天天“泡”在工地上。工程初期,为了把好质量关,他每天必跑10多个工地;为修路他用去了工资的一大半,两次放弃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到美国考察学习的机会;他筹资新修3座桥、整修2座桥,共228.5米长,座座造价低,质量优……

贡献这么大,林三爷却没有拿过村里一分钱。向义镇政府出文奖励他1.41万元,他却在文件上写道:“为老百姓办事,不应得奖金。”

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在林三爷眼里,要带领村民致富,除了搞好道路建设外,水利设施是另一个必要因素。

从2005年开始,林三爷便四处跑项目筹集资金,多年来,他带领村干部跑回了40多个项目,为村争取资金1000万余元。带领村民改造砖渠4.9公里,打防旱池30口,维修山平塘28口,维修电灌站1座,大冲村由过去的旱片死角变成了旱涝保丰收村。

在修好路之后,林三爷又带领村民们种起了大头菜,他认为“要致富,不能没有产业。”

开始,村民积极性不高,他就和村干部一道实验、示范、推广,经过两年多的提纯选优,大冲村培育出了自己的新品种“香型大头菜”,产量增加两倍,由于色泽纯亮、香甜可口,售价比外地的高出两三成。

至今,大冲村有近3000亩地种植了大头菜。每年9月,村民们就开始种植大头菜,约3个月大头菜就可成熟。经过该村自建的加工厂加工后,大冲村的大头菜远销省内外多地,仅此一项全村就收入400多万元,人均增收3200多元。此外,林三爷还带动了周边5个乡镇30多个村上万农户种大头菜,形成了3.5万多亩种植圈,年产值上亿元。

新闻推荐

威远县国土资源局全员动员摸排地质灾害

(袁林官勇)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威远县有明显震感。威远县召开紧急会议后,威远县国土资源局立即召开中层干部会,传达紧急会议精神,对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安排布置。一是立即...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