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宜居:当甜城与公园“相遇”

内江日报 2022-02-22 06:28 大字

▲大洲广场

▲大自然湿地公园

▲清溪湿地公园

▲大千园景区

▲人民公园

▲塔山公园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艳梅

一枝一叶尽显生机盎然,一街一景成就满眼绿色。

虎年春节,漫步公园成为许多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选择背后,既与城市的“绿色上新”有关,也是生活在这座城里人们的日常状态。

内江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得水而灵。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按照“依山、理水、传文、营城”策略,推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拓展和内涵提升,加快建设滨水宜居公园城市。

按照既定奋斗目标,内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铸好新发展理念之“魂”、造好公园城市之“形”,全面开启建设滨水宜居公园城市的内江实践。

300米见绿、500米进园,漫步滨江闻花香,红嘴鸥在甜城湖翩翩起舞,马路上的电动车越来越多……点点滴滴的绿色拼图,拼成的是一幅内江滨水公园城市特有的幸福图景。

■美景+场景: 31个城市公园镶嵌城中

正月以来,内江大自然湿地公园内红梅绽放,景色宜人,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游玩,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红梅树下,游客或身着旗袍、撑着油纸伞,三五成群组团拍照打卡;或一家几口驻足花下,嗅着梅香享受亲子乐趣;或约上专业摄影师,寻找最佳拍摄点,记录下美好时光。市民曾祥芝赞美道:“公园里到处都是浪漫的粉红色,美到让人挪不开眼睛!”

除了美景,市民姜智卿还十分喜欢景园内保留的观音崖、老码头、南丰世家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精心打造的滨湖休闲区、网球场、森林体验区、儿童游玩区等场景。他认为,这里既是拍照的好地方,也是孩子们的游乐场、运动达人的好去处,更藏着不少内江人的“回忆杀”。

从内江大自然湿地公园出发,沿沱江溯游而上,一路湖光景色十分迷人。行至新坝大桥至花园滩大桥间,又一处城市文化休闲新地标——花萼湿地公园,强势进入视野。

设计融国画大师张大千泼墨山水画之意境;长达74.5米的雕塑群既有骆成骧、石牌坊、荷花、梅花等雕塑,还雕刻有唐代状元范崇凯的《花萼楼赋》、明代宰相赵贞吉的《掌石赋》、清代状元骆成骧的《霞赋》、巴蜀鬼才魏明伦的《牌坊赋》等内江历史文化名人佳作……

之所以成为网红打卡地,除了极高的“颜值”外,花萼湿地公园还将滨江景观与城市、山水、人文等相融合,使之充满诗情画意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美景+场景!内江大自然湿地公园和花萼湿地公园,是内江大面积建设城市公园的成果体现。

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近年来内江在新区实施“公园+”,在老区实施“+公园”,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建设,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截至目前,内江城区拥有大洲广场、清溪湿地、花萼湿地等公园31个,正在建设沱江右岸内江城区乐贤半岛综合整治工程(二期马鞍山公园)、小青龙河湿地公园(二期)等公园6个;建成区绿地率增至35.21%,绿化覆盖率增至38.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62平方米,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进园。

■内江实践:

从黑臭水体到美丽公园的嬗变

在内江建设公园城市的铿锵步伐中,黑臭水体的治理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到处看到都安逸,青山绿水、空气也好。”近日,居住在内江经开区的张阿姨趁着天气晴好来到寿溪河的步道上散步晒太阳,蜿蜒的休闲步道两侧,是整齐的乔木和一大片草地。

然而,以前的寿溪河却是这样的:水体黑臭,岸边垃圾遍地,上游肥水养鱼和畜禽养殖污染严重,还有不少周边生活污水直排和工业企业污染。

蝶变,始于2018年。

“内江城区的黑臭水体数量一度居全省前列,群众有很大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建科科长高敏介绍,2018年10月,内江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

面对城区内具体黑臭水体的不同情况,内江按照“黑臭水体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带状、环湖公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理念,创新治污思路,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破解资金、建设和运维等难题;不仅治理水域,还治理岸域,开展水体治理的同时推进水体沿线生态修复及生态景观建设,将黑臭水体治理同公园绿地建设、绿道建设结合起来,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持续努力,内江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完成,11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成为11个连接城乡的带状、环湖公园,治理达到“长制久清”,32公里河段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城市居民满意度高达95%以上。

如今,谢家河公园北段、东兴区小青龙河绿道公园及寿溪河、玉带溪、苞谷湾、古堰溪、龙凼沟、益民溪等湿地公园陆续建成,曾经污水长流、臭气熏天的小水沟,华丽蜕变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坚持新发展理念:

不断提升城市温度、质感和内涵

公园城市是美好人居理想的现代表述与城市表达,涉及城与乡、人与自然、生产与生活、空间与体验等重大关系的综合考量,需要在新时代更好地回答“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永恒命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强劲活力。

围绕建设滨水宜居公园城市,内江明确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总体目标,紧扣“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两个重点,着力抓好规模扩大、水域治理、公园建设、基础完善、功能强化、文化塑造、城市治理等七项任务,提升城市温度、质感和内涵,让内江“颜值”更高、“气质”更好,做好“甜蜜”文章。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汉安湖片区、城南新区、邓家坝片区、高铁片区等区域开发,有序拓展城市规模。

——持续完善城市路网,推进麻柳坝大桥、水心坝大桥、东兴大道南延线等项目建设,支撑未来人口发展需要和产业项目落地需求,提升片区综合承载力。

其中,麻柳坝大桥自开工建设以来,备受社会关注,这也是内江第七座跨江大桥。桥梁计划工期30个月,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将对改善城市路网、缓解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产生积极意义。

——提升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水平,打造“15分钟便捷生活圈”。2021年,内江大力推动奥特莱斯购物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三元汇等30余个消费项目建设,助推吾悦广场、万晟汇、爱尚里等6个项目建成投运,内江大型商圈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老城区改造新路。今年基本形成内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体系框架和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内江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支持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巧用“绣花”功夫,填充城市细节,稳步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谢家河再生水厂海绵公园就是代表性项目。

按照“地上建公园,地下治污水”的思路,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座全地下再生水厂及地上开放式休闲公园,集约高效的建设模式有效节约土地的同时,还能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目前项目已建成投运,其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城市绿化灌溉等领域。

“甜城碧道”作为内江建设滨水宜居公园城市的“一大手笔”,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绿网、绿脉。内江在城区已建成的49公里滨水绿道基础上,到2023年将建成碧道150公里以上、2030年建成500公里以上,串联城市公园,并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代表内江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

值得关注的是,为促进内江绿化事业发展,早在2018年和2019年,内江就分别出台了《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内江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护航滨水宜居公园城市建设。

公园城市的幸福质感在绿色之中,也在绿色之上。建好公园、绿化好环境不是终点,把绿色嵌入人们的生活、理念和行动,以可持续的样态不断延续,这份稳稳的幸福才能更有质感、内涵和温度。

(本版图片由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斌 黄正华 摄)

新闻推荐

内江市东兴区“中国天冬之乡”的当打之年

2月11日,在内江市东兴区双桥镇凤龙村,人们正在种植天冬。(唐明润/摄)家庭与生活报记者陈秋吉2022年怎么看?新的一年怎么干...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