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电人”的光荣与梦想

内江日报 2019-08-14 07:35 大字

1983年5月,白马发电厂建厂以来第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合影(受访者供图)

内江发电厂远眺(受访者供图)

雷明阳

讲述人:

雷明阳,内江发电厂退休职工,今年75岁。1963年参加工作,在原白马发电厂上班。2003年正式退休,时任内江发电总厂副厂长。

背景:

1963年至今,雷明阳见证了原白马发电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再从阵痛到转型的美丽嬗变,从一个角度见证了几代“内电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助推内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辉煌历史。

◇本报记者韦小梅整理

起步

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亟待用电,川南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处于极度困难时期,生产生活设施简陋,物资供应紧张,职工工资很低。

1963年,我高中毕业,恰逢白马发电厂招工,经学校招生办推荐,我从老家重庆来到内江,从一名学徒干起,那时一个月的待遇只有15块钱。

白马发电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荒凉,进厂区得走一段泥巴路。到了晚上,我和同一批进厂的30多个人一起,全部住在一间大屋里,上下铺,人挨人,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从同事口中我了解到,白马发电厂之前叫白马庙电厂,由省计委下文批准建设,省水电厅火电设计院勘测设计,工程征用土地447.75亩,厂区场地按303.5米、305.5米、307.5米标高阶梯布置。我进厂那年,是白马发电厂动工修建的第三个年头,基建尚未完成,但第一台机组已安装完成,在供水、上煤、除灰均采取临时措施的情况下,实现了简易投产,并网发电。

发电厂和其他企业不一样,分工比较明确,专业性相当强。我记得,电厂最早的4台机组是从捷克进口的,我进厂的时候捷克专家就已经走了,没有专家的技术指导和交流,厂里的工程技术人员便积极开动脑筋,独立进行进口设备的安装、调试、试运。

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由于那时系统不完备,铲煤全靠人工,几十个人三班倒铲煤到传输带上,一个小时大概要铲10吨,衣裳被汗水打湿就没干过,特别艰苦。

远离家乡和父母,想家是必然的。但我听说为了发电厂早日建成投产,之前还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60年8月,沱江洪水冲破泵房二道围堰,使施工7个月的水泵房前功尽弃,省建一司李保林同志为了500多人的安全,最后一个撤离,不幸以身殉职。我们同一批进厂的30多个人听了都很感动,感叹成绩的来之不易,更觉得自己应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努力把发电厂建设好。

发展

实现飞跃,领先全国

从建厂到1965年的这一段时间里,白马电厂得到了较快发展。组织机构在运行初期设置了两分场和8个科室。1962年两分场改为机、炉、电、修4个分场,后又增设热、化分场,科室增至12个。生产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领导班子严字当头抓管理,带领大家向“洋设备”开刀,大胆创新改革,生产蒸蒸日上,指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让我们“内电人”最有自豪感的是:1964年,白马发电厂标准煤耗降到了465克/千瓦时,创造了标准煤耗、汽水损失率、全厂热效率等七个全国第一,进入了全国电力系统先进行列,原国家水电部号召全国电力系统“学望亭、赶白马”。一时间,白马发电厂在全国名声大振,频频有国家、省、市领导到厂里考察、调研,来参观、学习的同行更是数都数不过来。“内电人”但凡在外出差,说是来自白马发电厂,同行的人都会另眼相看。

1977年,厂党委号召全厂职工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掀起工业学大庆热潮。1980年,白马发电厂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大庆式企业”。职工们的生活福利也得到改善,新修了4500多平方米的住房和幼儿园、医院等设施,为解决职工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搞好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厂里还兴建了综合厂,兴办了大集体企业,解决了部分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给白马发电厂带来了发展的春天。1985年9月24日,两台20万千瓦机组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截至1989年3月31日,两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至此,白马发电厂装机容量实现了历史飞跃,成为四川主力发电厂之一。

1993年7月,随着电力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在原白马发电厂、内江电力修造厂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内江发电总厂。

从建厂之初的400余人,到最强盛时期3000多人,职工们都是以厂为家,通过努力,装机容量从起初的9.8万千瓦,发展至最强盛时期的79.8万千瓦,实现了质的飞跃。

改革

抢抓机遇,绝境求生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各项任务指标的严格考核,以及核电、水力发电的蓬勃发展,使得依靠煤燃料来发电的企业失去了发电优势,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1999年6月,国家下达关停小火电计划,运行了37年的原白马发电厂老机组全部关停,300多名职工逐步转岗分流。2008年开始,煤价上涨厉害,火力发电减少,加上人工成本、燃料采购、生产设备的投入以及设备折旧、银行利息等开支大,电厂连年亏损。

是“等靠要”,还是奋起自救?全厂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当时我已退休几年,新的厂领导班子广开言路,专门听取了我们退休老党员、老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后来,经过大讨论,大家认识到,我们有人员多、技术底子厚的优势,只有“走出去”,企业和职工才能有个好前景。于是,厂里的党员、技术骨干带头,承接了越南锦普电厂发电机组整机运行项目,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接下来,电厂又迈向了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内承接了内蒙古、福建、贵州、重庆等省市运维检修市场,最多时项目达10个,高峰时期同时“走出去”的人员达400余人,每年为企业减轻了一大笔负担。

但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现在,整个内江发电厂内10台机组已关停了9台,仅剩1台10万千瓦的机组,还有约1000名职工需要养活。

好在上个月(2019年7月),我从儿子那里得知了一个好消息,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燃气轮机创新发展,今年7月19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关于第一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公示》,公布了第一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名单,内江发电厂白马燃机榜上有名。

听说,接下来,计划投入20多亿元,新建两台规模为47.5万千瓦的天然气发电机组,预计两台机组投运后可实现年产值10多亿元。

这个消息太振奋人心了!实施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我们是有优势的,一方面,不用重新选址、征地、建厂,可以有效盘活利用原有的一些基础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我们厂距离威远页岩富集区管线只有20多公里。

当天,我还看到了有位员工为企业发展专门写的一首诗——“内电不舍坚韧志,守得云开雾散时;勠力同心再出发,续抒白马辉煌史。”

这,也是我们老一辈“内电人”的心声。

关于厂名变更的备注:

1960年初,取名为白马庙电厂;

1961年,更名为白马发电厂;

1993年,在白马发电厂、内江电力修造厂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内江发电总厂,包括高坝和白马两个厂区;

2002年,更名为华电集团内江发电总厂;

2010年,更名为内江发电厂。

新闻推荐

持续推进“五清”行动 全力打造洁净美丽新农村

经开区四合镇清扫村道垃圾开展卫生整治行走在内江经开区的大街小巷和乡镇村落,处处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绿化景观靓丽...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