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返乡当“支书” 带领村民共致富 走近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村支书邓利军

内江日报 2019-08-08 07:07 大字

邓利军(中)与村干部在荷田间议事

邓利军处理村上事务

说起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不少内江人会想到“荷花谷”这张名片。每逢夏季,村里1000多亩荷花盛开,游人如织。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2000年前,杨岭村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也没有主导产业,穷得叮当响。

为了改变村里的现状,在城里开家具厂的邓利军响应组织号召,回乡担任村支书,团结并带领村两委集资建村道、兴水利,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特色产业,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村庄。

如今,村里发展了荷莲、水果、乡村旅游、水产养殖、农村电商五大产业,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余元。村里家家户户享有集体分红,坐收土地流转金,全村成了内江远近闻名的幸福美丽新村和省级“四好村”。

◇本报记者 张小丽 实习生谌清山文/图

“父亲没有办成的事,我要接着做”

8月2日,烈日下的乡村,暑意浓浓。在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成片的荷花在阳光下恣意绽放,阵阵清香随风飘散。千亩荷塘之外,阡陌交通,串联起周边农家乐、停车场、农家小院,构成一幅别致的乡村图画。

“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太热,往常村里这个时候到处都是来看荷花的人。”村支部书记邓利军顶着烈日沿着荷塘边的小道走了一圈,和村主任陈佑仙商量着谋划点什么。

今年56岁的邓利军,两鬓有些斑白,不断渗出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衬得白发更加醒目。仔细算来,今年已是邓利军担任杨岭村村支部书记的第20个年头。

19年前,退伍军人邓利军在内江城区经营家具厂。在上世纪90年代,他的家具厂一年的利润已达20多万元,是杨岭村小有名气的“大老板”,是村民眼中的“能人”。

但与邓利军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的杨岭村很穷,“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到镇上赶场要走好几个小时的泥路,连拖拉机通行都需要村民连推带拉……”

镇、村干部相继找到邓利军,希望他回村接任村支书,发挥经商才干,把村里的经济搞上去,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村上工作不好干,我怕干不好。”邓利军说,一开始他也有顾虑,但是退伍军人和党员双重身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了他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担当意识。

事实上,在邓利军外出经商期间,其父亲邓维友也曾担任杨岭村村干部。邓利军记得,父亲那时总是叮嘱他:“以后有钱了,要想办法把村里的路修好!”

循着父亲的心愿,2000年,邓利军最终放弃经商,回乡当了村支书,“父亲没有办成的事,我要接着做。”

“产业引进来,杨岭‘走出去’”

邓利军返乡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修路。从2000年到2014年,14年间,村里的泥巴路先是变成了石子路,接着又变成了水泥路,并且通达全村。

第一次号召修路时,村民们热情高涨,但就是拿不出钱。邓利军就带领村民到附近的山里,早出晚归地挑碎石来铺路。

多年没有干过农活的邓利军,挽起裤腿,挑起扁担,和村民一起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把数十公斤的石块一趟又一趟地挑回村里。不出几天,手上、肩上就磨破了皮。

村干部带头,村民积极性更高了,一人一天可挑超过500公斤的石头。两个多月后,一条3公里多长的碎石村道就竣工了。虽然还是坑洼不平,但三轮车和货车通行没有问题,减轻了村民出行负担。

此后,邓利军像“愚公移山”一样,四处争取项目,一点一点把石子路变成水泥路。2013年12月,一条宽4.5米、长5.2公里的水泥主干道直通杨岭村,彻底打通了杨岭与外界的联系。为了实现组组通,邓利军考虑到村民经济条件有限,于是动员家里人捐款,通过表兄、堂兄、亲家筹资75万元,凑齐了项目配套资金,完善了村里的交通网络。

踏着这一条条四通八达的“致富路”,杨岭村这几年的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

为了找到一条适合杨岭村发展的道路,从2014年开始,邓利军带着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小组代表,到产业先进村去考察,把农业专家“请进来”分析杨岭村的地理环境,寻找适合发展的产业项目。

一次次的“走出去”“请进来”,杨岭村最终确定了发展荷花种植产业的项目。

2015年,一个投资180万元、占地700余亩的生态荷花观光园“荷花谷”项目落地杨岭村,并于当年成立了丰产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旅游合作社。

2015年夏季,“荷花谷”迎来了第一次花期,杨岭村推出第一届荷花节,第一天就吸引了6000多人前来观光。此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杨岭村共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荷花谷”就此成名。2015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万余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此后,村里又陆续发展了水果种植、水产养殖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产业。为了推动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2017年,邓利军带领村两委探索成立了内江市东兴区杨岭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统一以公司为平台发展集体经济,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全村土地资源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服务性收入和公共设施维护、产业再发展、分红及奖励。

目前,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用于流转项目,有7个专合社、6个农家乐、1个加工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杨岭村集体经济逐年稳步上涨,2018年已达到13万元。土地流转金加集体分红,再加上就近务工等收入,去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15000余元。

“大事小事村民说了算”

走进今日的杨岭村,随处可见的小汽车、小洋楼,与昔日的落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从过去一穷二白,到如今村里家家享有集体分红,坐收土地流转金,户户当“老板”……杨岭村的变化有目共睹。说到这一切,村民无不对邓利军竖起大拇指。

“邓书记一心一意为村谋发展,从来没有私心。”1组村民唐忠全说,村两委在邓利军带领下,办事公开透明,令人信服。

据了解,这些年,无论是修路,还是发展产业,邓利军经手的资金上千万,但他“一分钱都没动过”,“村里的大小事,都是村民说了算。”

记者了解到,从2000年担任村支书开始,邓利军就建立了“四议五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形成了村干部、村两委、村民代表、其他村民共同参与的村务决策机制。特别是在财管监督上,除了常规审计监督、财务监督,他还创新引入民主监督,即由村民大会选出的理财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对村里每一笔支出进行监督,每季度公示。对公司重大投资项目要提交村民大会讨论决定。

“没有理财小组成员签字,项目经费就用不出去。”唐忠全说,除了理财小组,村里还成立了询价组、质量监督组、验收组,负责项目各个环节,成员都由村民组成,“村里的每一个项目,花的每一笔钱,我们都清清楚楚。”

因为“还权于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高涨,对村集体、村干部的认可度、信任度大为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加强,全村的凝聚力大为增强。

近年来,杨岭村党支部先后获评省、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杨岭村获评为“省级四好村”。邓利军本人也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第七届劳动模范等荣誉。

新闻推荐

技能培训助力就业创业:52名农民工现场切磋厨艺

现场操作◇本报记者张小丽实习生谌清山文/图8月6日,在东兴区杨家镇二龙村,52名农民工冒雨聚集于此,参加烹调师考核。最近一...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