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人事天,莫若啬

内江日报 2018-05-12 07:48 大字

◇内江铁路中学教师 魏雷宇

“国正天心才致顺,官清民靖能安平。”如果说儒家思想更倾向于“入世”,那么道家思想则更倾向于“入心”。古往今来,人们往往热衷于探讨儒家人与人的关系,所谓“修齐治平”,在一个与自然抗争,与生存抗争的时代,这无可厚非。但在当下,神州大地,一派繁荣,亘古未有,是时候拾掇拾掇自己的内心,社会呼唤“入心”,所谓: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人事天,莫若啬。”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其含义是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

自古以来,大多都将这句话理解为控制欲望,无为而治。什么东西值得人用“啬”的态度来对待?在老子的时代有可能是一个劳动力,甚至也有可能是一斗粮。在现在看来,“啬”,很大程度上不再是物质,而是前辈先人留下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来,共产主义的信仰超越了肉体,甚至超越了灵魂。共产主义信仰不是空的,而是工作、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只有落在实处,才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我们的一步一步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巩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把共产主义的事业比作一条滔滔东流的大河,每一个人就是大河中的一滴水,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我们的价值就能得到肯定,生命就能得到升华。“坚定理想,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信仰!

治人事天,莫若啬。是时候珍惜我们内心的信仰,任何时候不能让之流失。沐浴在“践行十爱,德耀甜城”的阳光下,重拾信仰,重在“入心”,在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藏根基,树立信仰。真正做到精神上的“啬”,只有积累雄厚的德,有了德,也就接近了道,这就与圣人修身治国联系到一起了。

新闻推荐

市人防办: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进校园”活动

(全媒体记者古佩铃)5月8日,市人防办在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开展“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进校园”活动切实增长广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活动中,市人防办及内江职业技术学...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