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践行十爱,村干部带头做表率

内江日报 2018-01-04 08:10 大字

她曾是村里的蚕桑技术员,辛勤劳作,引导和服务村民自主创收,为镇上的蚕桑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她也是村民委员会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周到热情,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受到百姓的夸赞;

她更是家里的好儿媳,细心侍奉行动不便的公公,为村民做出了表率。

她就是东兴区三烈镇万里村村民委员会主任黎德芳。1月2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一提起黎德芳,村民们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本报记者 丁洁 文/图

勤快人闲不住

指导村民学技术

在万里村,认识黎德芳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勤快人。在记者采访的空隙,黎德芳总会随手顺一顺家具、抹一下桌子什么的,把“闲不住”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出来。

黎德芳的家是一栋2层小楼房,这栋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房子虽然有些旧,但里里外外都收拾得非常整洁。黎德芳告诉记者,她和老公结婚的时候,算得上是白手起家,修完房子之后欠下了好几万元的债,两口子只能外出打工。2000年,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双方的父母也上了年纪,她便从外地回到家,照顾孩子上学。

只是当一名普通农妇?这不符合黎德芳的性格,她思忖着一定要做点什么。当时隔壁村在发展蚕桑产业,举办了培训班,黎德芳去听课回来,把自家的3亩地全部种上了桑树,除了参加政府举办的培训,她还经常向曾是蚕农的母亲请教养蚕技术。就这样,黎德芳把蚕桑作为副业发展起来了,一年养5季蚕,每一季20多天,一年可得4000多元的收益。

黎德芳用亲身实践,给当地村民提供了样本,很多和她一样的留守妇女都开始响应政府号召,栽桑养蚕。黎德芳也成了村里的蚕桑技术员,哪里有需要,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一招呼,她随叫随到。2002年到2008年间,她多次参与乡镇区级相关部门技术培训,认真总结、刻苦钻研,极大地提高了业务能力,领着万里村的村民们一起栽桑养蚕自主创收,全村栽桑面积达200余亩,四季蚕茧产量平均达35公斤/张,蚕茧质量也数一数二,为三烈镇蚕桑产业早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年,黎德芳和丈夫通过辛勤劳动,不仅还清了修房子欠下的债,还有了一些积蓄。

因为丈夫常年不在家,家里缺乏劳动力,黎德芳一个人忙不过来,渐渐地也就不再栽桑养蚕了,但仍坚持着农业生产。现在,黎德芳种了2亩左右常规作物,同时还养了一些小家禽,工作之余,除了照顾父母,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根本,只要手脚勤快,就不愁没有饭吃!”

担责任乐助人

为民服务好干部

2011年,黎德芳在前任村干部鼓励下,成功竞选为村主任。

农村工作,涉及范围广,事情琐碎,十分不好做。因为缺乏经验,黎德芳一开始总是“得罪”人。“我的性子急,说话很直接,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黎德芳说,有一次,3组一位村民来打听修路情况,想把村里的基础路拓宽,希望黎德芳帮忙反映一下。当时,黎德芳想都没想,直接一句就回绝了:不可能!因为其他组有的基础路都还没修好,哪里就轮到拓宽路的事情了。

后来,黎德芳意识到了自己说话的方式方法和语气不对,她开始总结经验,渐渐地,学会了用柔和委婉的说话方式和村民沟通,村民们也更容易接受了。

村干部不好当,还在于有时明明做的是好事,却偏偏有人不领情。

2017年6月的一天中午,正在午休的黎德芳接到万里村4组网格员的电话,称该村一名八旬老人因和家人发生口角,一时想不开,喝了农药。

黎德芳赶紧起身,骑上摩托车以最快速度赶到老人家中。老人被邻居抬出来时,意识已经有些模糊了。没有车,怎么办?黎德芳当机立断,把老人扶上了摩托车,组织协调邻居将老人送到三烈卫生院治疗。

抢救需要家属签字,但当时在老人身边的家属拒签,黎德芳不得不多次打电话催促其家属赶来。赶来的是老人的女儿和女婿,因为情绪激动,家属说了很多难听的话。黎德芳默默地听着,满心的委屈:“我在想,我自己是不是太‘管闲事\’了……”但想到自己担任村主任,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她又忍住了。在周围人的劝说下,老人的家属给黎德芳道了歉。

第二天,老人的其他亲属从外地赶回来,黎德芳在得知情况后才把心放了下来。

黎德芳说,事后她也进行了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作为村干部,尽自己该尽的责任,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去帮助村民,她能够问心无愧。所以,她索性把“爱管闲事”也归结成了村干部的一种责任。

万里村8组村民李红霞的家就在黎德芳家对面。对于黎德芳,她的评价是:“是位好干部。”李红霞说,有一次,自己的家里要办宴席,但缺个厨师,请了黎德芳来帮忙,黎德芳二话不说就来了,十桌饭菜,她硬是承办了下来,为李红霞省了一大笔开支。平时看到有村民需要帮助,黎德芳也乐意帮忙,从不含糊。

6年时间里,黎德芳严于律己、积极作为,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不断进步,热心地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深受群众欢迎。

万里村5组村民刘棉桥在黎德芳家隔壁开店,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黎德芳对于工作的认真态度。有一年夏夜,一场暴风雨骤然来临,刘棉桥在关店门时看到黎德芳打着电筒出门,一问才知,那是去排查危房情况,挨家挨户通知住户要注意安全,“好几次都是这样,有时三更半夜都要出去。”

敬老人显真情

村民夸她好儿媳

因为兄弟姊妹不在身边,照顾老人的重担就落在了黎德芳的身上。在黎德芳看来,为人子女,就应该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另一半的父母。所以,在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时,她总是尽心尽力尽责。

2013年5月,黎德芳的公公范会进摔断了股骨头,做完手术之后生活无法自理。老公家里虽然有姊妹四个,但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家境并不宽裕。为了省下护理费,黎德芳和老公商议之后,决定把公公从老家接来和自己一起生活。

黎德芳在一楼收拾出来一间房给公公当卧室,她也从二楼搬到了一楼,在偏房搭了一张凉板床,方便照看老人。七八月天气炎热,黎德芳给老人的房间里装了一台空调,自己却在偏房里吹风扇;夏季蚊子多,黎德芳经常被咬得浑身是包,但公公的房间里却很少有蚊子;按照医嘱,为了方便恢复,公公每天要下床活动1-2小时,其余时间需卧床静养,为了给老人解闷,她又专门给老人买了一台电视机。

从老人出院回到家,黎德芳几乎隔天就会给老人炖一锅骨头汤补身子。老人有糖尿病,饮食需要特别照顾,不能吃甜的,伙食也要清淡,黎德芳一改平时爱吃辣的重口味,跟着老人吃,“嘴馋”了就用豆瓣酱蘸菜吃,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因为照顾得当,公公两个月就恢复了,可以拄着拐挪几米到十几米,如今已能够走到几公里外去散步了。说到这里,79岁的范会进很感动:“多亏了儿媳妇的照顾……”

范会进说,当初其实他是不愿意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的,因为儿子常年不在家,不太方便。但黎德芳说:“我也算是您的女儿啊!”经过一番思量,老人才打消了顾虑。几年来,在黎德芳的悉心照顾下,老人不仅身体好了,也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黎德芳说,老人希望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而自己,不过是尽了众多子女应该尽的义务罢了。

新闻推荐

今日起,全市统一城乡基本医疗保险

◇本报记者韦小梅2018年1月1日,内江市正式施行《内江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一个名叫“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险种正式进入内江人民的生活。一个崭新的名字...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