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徒步一生

内江日报 2017-06-17 00:00 大字

王晓苍的徒步习惯,已经坚持了几十年。读中学时,坚持从市中区白马镇走十余公里到城区上课,工作时,从家里前往工地要花两个多小时,在外地出差不忘每天早上起来步行四十分钟,现在,一天不出去走走他就心里憋得慌……

◇全媒体记者李静文/图

徒步学习、上班

家住市中区交通路的王晓苍今年72岁,柏油街道,乡村小路,石坡木桥,全国大大小小数百个城市,都留下了他行走的身影。他说,徒步已经是自己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改不掉了。

王晓苍的老家在市中区白马镇红牌坊,内江一中和内江二中是他曾经就读的中学,每周星期天下午,他独自从家里出发走十多公里路来到学校,下周五再走回去,寒来暑往,他坚持了六年。那时候,王晓苍最羡慕的,就是那些骑着自行车来去的人。

“那个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就算得上家境富裕了,我们就算想坐公交车也难得碰见一回,况且那时候车票两毛钱一张,我哪里买得起?”高中毕业前恰逢“文革”开始,王晓苍回到老家当了三年“回乡知青”。

这三年里,王晓苍被分配到工地修建黄河水库(今永安镇黄河湖经济开发区境内),每天往返于工地和老家,来去将近30公里的路程,他几乎从来不迟到。对他来说,徒步在乡间,感受青草和花儿的芬芳,是那个年代自己唯一的娱乐方式。

那时,王晓苍买不起手表,每天都是天微微亮就出发。有一次,王晓苍赶到工地,却被守工地的人告知才凌晨三点多。原来,当晚的月亮过于皎洁,让睡醒的王晓苍误以为天明了。

1972年,王晓苍进入内江五交化站工作,经常到外地出差采购五金器材。无论身处哪个城市,他总是早上五点钟就起床,晨跑或者步行四十分钟,再吃早餐,然后联系业务;不出差的时候,他就每天早上去梅家山公园跑步,熟悉他的同事都说,王晓苍是单位最“勤快”的人。

每天坚持徒步

多年的好习惯让王晓苍养成了“能够走路绝不坐车”的习惯,退休后,他每天坚持在塔山公园、甜城湖畔、小青龙河等地散步数小时,如果白天有事耽误了,晚上说什么也要拉着老伴一起去走走。

2007年,孙子开始学习跆拳道,王晓苍负责每天接送,“他学习跆拳道的时间我就去散步,等我散步回来,刚好接他回家。”孙子学习了七年跆拳道,王晓苍就坚持了七年。

一个人徒步时,王晓苍往往走得很快,纯粹当作锻炼的方式。去年加入了三个徒步群,让他觉得每次徒步都成了一种“旅游”。

“我们远点就走泸州、自贡等地,近点就在内江城区绕一圈,从沱桥走到西林大桥,或者从交通路走到塔山公园。”周末只要不下雨,王晓苍和群友们还要去走走乡村路,双才、顺河、白马等乡镇他们都去过很多次。从临江小区往七家滩方向沿河一直走,可以走到白马镇,大家一路说说笑笑,边走边拍照,中午找个饭馆简单地吃一顿饭,继续前进,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了。

有一次徒步赶在雨后,大家从东兴区高桥镇街道的三溪出发走去范长江纪念馆,途中遇到一截泥泞道路,十分难走,每个人鞋上还都沾满了泥浆,但大家互相鼓励,最终坚持走完了全程,“最后我们全部把鞋子脱下来刮泥巴。”王晓苍笑着说。

徒步让身体变好

多年来,通过坚持徒步,王晓苍看起来要比起同龄人年轻许多,他觉得自己身体的一些病痛也得到了缓解,浮躁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了。他说,他最喜欢去内江周边的乡镇行走,空气清新,绿化也好。比起人工雕琢的美,纯净的大自然才是最靓丽的风景。

“年轻时去了全国各地几百个城市,见识过漓江的美,也看过深圳的高楼,还有昆明的秀丽,但是,我还是觉得内江最好。”上个月,王晓苍的朋友来到内江,王晓苍便带着朋友在内江徒步了几个小时,对方不住地称赞内江变化大,越来越美丽了,这让王晓苍甚为高兴,“我们还想,明年的同学会就改在内江办。”

除了徒步,王晓苍几乎承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洗衣、拖地、做饭,“年轻时候,我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外地,全靠我妻子照顾老人、孩子,现在我退休了,就该让她享享福了。”现在,家里一日三餐全靠王晓苍,偶有一天他外出徒步没回来,家里人便只能将就着吃面。

王晓苍说,徒步已经成了自己的终身事业,通过徒步他收获了健康,也结识了许多朋友,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一直走下去。

新闻推荐

市国土资源局:“三建立”规范信息公开

(邱玲记者李乐)今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通过“三个建立”规范信息公开工作,构建阳光机关、法治机关。建立机制。按照省、市关于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信息公开工作的...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徒步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