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美丽云台 我的家——第四届全国文明村内江市东兴区云台村见闻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4-28 00:24 大字

云台村新貌。

正在兴建中的葡萄园将成为乡村旅游的名片。

小桥、流水、人家,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意境,却没有古道西风瘦马落败沧桑。红砖青瓦的川南民居,点缀在温蓝如玉的松林湖畔;随波荡漾的小船,满载着渔家人的希望,和着春日的暖阳,显得那么美轮美奂。

这里不是陶渊明追寻的桃花源,也不是画家遐想的诗篇,而是我的家乡……

美丽的云台

4月的清晨,还带有一丝冬日的寒意,走进云台村,雾色朦胧中,人们已开始一天的忙碌。

刷牙、洗脸、打扫庭院,闻着满园的花香,踩着幽静的小道,周平芳麻利的把一小袋垃圾扔到了公路边上的垃圾池中。

周平芳已经不记得几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只知道受父母长期的影响,自己从懂事起便知道如何爱惜卫生、保护环境。

“那时候,村上还没有建垃圾池,父母们就把垃圾装成袋,花钱请师傅运到附近的垃圾场进行掩埋。”周平芳告诉笔者,2012年村上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政府先后在公路边建设了垃圾池,每天把垃圾扔到垃圾池,也便成为了每天必做的“功课”。

除了爱惜卫生,周平芳也爱营造居家环境,在她家的院落里,笔者看到,樱花、桃花、桂花、兰花等花草应有尽有。“我们村离城里只有17公里,经常进城,受城里人影响,自己也喜欢上‘鼓捣\’这些玩意。”在周平芳的“鼓捣”下,原本光秃的院坝,也渐渐成了“花园”。

受周平芳的影响,在云台村,基本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院坝,坝中樱花、桃树、橘树成为最基本的“装饰”。同时,配合着政府启动的风貌改造,烘托出云台房美、花香、人勤的自然特色。

文明的云台

“下面是每周广播时间,今天有三件事情向大家进行播报……”在笔者与周平芳闲谈之余,村上广播响起了浑厚的声音。

“这是我们的播报员发话了。”周平芳口中的播报员,就是云台村的党支部书记刘金华。在周平芳的指引下,笔者很快找到了村委会所在地。

2009年,内江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2011年,四川省“文明示范村”。

2012年,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4年,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乡村”。

……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各种荣誉称号吸引了笔者的眼球,区、市、省,乃至全国的荣誉称号挂满了整块墙壁。村支部书记刘金华坐在广播前,手持话筒,继续播报着广播的内容。

“第一件事,向大家继续传达一下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二件事,我们再谈谈爱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意义等问题……”“最后是一个通知,请家中种有‘卡拉卡拉\’柑橘的10点钟到供水站,接受区上技术人员给大家带来的技术培训。”播报完广播内容,刘金华收拾好自己的“行头”,准备出发到现场。“宣传政策,发放通知,全靠它。”刘金华笑嘻嘻说道。云台村现辖11个村组,608户人家,无论是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刘金华都把广播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除了广播外,刘金华还通过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向村民传达相关政策,开展相关活动。

刘金华介绍,东兴区开展的“结对帮扶、共建文明美好家园”,将文明之风吹进了社区村落。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三大创建”活动更让这座村落的文明“升温”,针对村上妇女儿童老人多、青壮年少,观念陈旧难改等问题,村上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它根据五好家庭中的“五好”作为评选标准,每年年初进行评选,少一项,减一星。

同时,村委借助政府平台,还定期以 “厚德向善、忠诚敬业”、“诚信做事,忠心做人”等为主题开办道德讲堂,每年度为村民推荐必读和选读的中华传统道德经典名录,每季度精选出道德名句编成小册子或张贴在村务公开栏上供村民学习传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

“每个人都有一张脸面,谁都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名声。”刘金华说,截至目前,全村有五星级文明户146户,四星级文明户289户。

富裕的云台

“嫁接口40公分以上留主枝,树周不宜深挖,避免伤根。”

“卡拉卡拉”柑橘种植技术培训10点准时在供水站 “开课”,来自全村几十名村民围着技术人员,不断询问着相关技术层面的问题。怎样修枝,什么时候施肥,开花挂果期如何防病?听着技术人员的讲解,刘金华掏出了小本子,不断地记着要点。“我这个当支书的,要带头做个榜样,记详细了,以后才好向村民讲解。”刘金华说。近年来,云台村得到政府的支持,先后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文明新村创建和产业改革,先后引进葡萄、中草药、卡拉卡拉柑橘种植。

随着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三农\’新政策,农业税取消了,新农村建设启动了,通村水泥路修好了,旧貌换新颜,村民笑开颜。

“云台村最大的变化就是公路修好了,房子变漂亮了,环境变美了,感觉真的很幸福。”现在52岁的村民郭良均说。据统计,目前,全村建有特色葡萄产业园区384亩、中药材种植基地220亩、卡拉卡拉柑橘种植基地170余亩、观赏苗木基地70亩、优质食用鱼养殖池220亩。通过产业引领,使全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360元。

和谐的云台

“奶奶,我吃完了,口袋扔哪儿啊?”“揣在衣兜里,回家扔垃圾池。”在培训完后回家的路上,一位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指着公路边上长六七十米、高3米的乡村和谐牌,这样教育孩子。和谐牌上,孝敬公婆、和谐邻里、言传身教、参与家务等10多个主题,俨然成为当地教育孩子的正面教材。

“这儿是我们的家,我们不爱惜,谁还爱惜。”当过“赤脚”医生的罗召群这样告诉笔者,抓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就让孩子养成文明的习惯,那样对他人,对社会都很有好处。“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真是这个理。”刘金华介绍,随着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观念的深入,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村上好人好事,互帮互助的现象也多了起来。

刘金华便向笔者讲起了这样的一个故事。3月17日,久旱的大地迎来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露,家家户户都忙着抢抓时机种花生、播玉米。然而8组的孤寡老人李绍云却迟迟未动。“老李,这么好的时机,为什么还不种庄稼呢?”作为李绍云的邻居,黄德金叩开了他家半掩的大门。

原来,李绍云这几日生病在床,不能够下床活动,眼巴巴看着大好的春播时间就要溜走。黄德金得知情况后,帮忙联系了医生,并找上同为邻居的张云华,一起为老人播种玉米。后来村委班子知道情况后,也加入其中,用一天的时间,帮助老人做完了一周才能够完成的春播任务。

“除了邻里互助,我们还组建了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刘金华介绍,在云台,志愿服务队为五保户、低保户、困难群众开展维修、建房、栽秧、收割等志愿服务,治安巡逻队负责法律宣传、道德传播和文明环境营造。村有村规,民有民约,在政府的引导下,村民团结和谐,见义勇为,无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4月的中午,阳光已驱散了云雾,显得异常明媚。漫步云台,欢乐奔跑的小孩,悠闲聊天的老人,勤劳耕种的村民。少了城市的喧哗与吵杂,多了的是那一份宁静与自然,还有那一份和谐而又美丽的声音。

□兰自涛黄传玖 胡孝全 文/图

村民争相晒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新闻推荐

户外劳动者有新“家”

4月27日,在内江市东兴区枇杷街新建立的“户外劳动者之家”,几名环卫工人正在歇脚休息。“渴了请来喝喝水,冷了请来取取暖,累了请来歇歇脚……”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内江市东兴区首批“户外...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