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爱心关怀筑牢青春“防线”——内江市检察系统创新机制预防青少年犯罪纪实
◇本报记者 孙国丞
青少年犯罪,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内江市检察系统通过开展“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构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防火墙”,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犯罪。
强化引导教育
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东兴区检察院在办理一件未成年人抢劫案时发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蒋某系外地人,在内江无固定工作和住所。办案人员多方查找,也未能通知到其法定代理人或成年家属到场。检察院与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沟通协调,为蒋某找到了一名“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该名成年人在参与讯问时,积极配合检察官对蒋某进行法律、思想等方面教育,让蒋某意识到其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当场表示认罪服法。
在办理此类案件时,内江市检察机关依法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强化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由于未成年人特殊的社会角色,内江市检察机关在审查一些情节轻微、初犯或者偶犯的未成年人时,依法做到能不起诉的尽量不起诉。
何某、李某是高一学生,因抢夺他人钱财共计900余元,面临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挽救何某、李某,办案人员在炎热的天气中主动走访两人的家长、学校、居委会,深入了解两人的个人经历、思想动态、在校表现,分析家庭环境、成长过程和犯罪根源;并向两人的父母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多次找两人谈话。最终,何某、李某流下了忏悔的泪水,表示愿意痛改前非。检察院也对两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创新帮教机制
引领“迷失者”归航
一名检察官、一名亲属、一名老师、一名同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酌定不起诉的未成年在校学生进行帮助、教育、管理和跟踪考察,这是东兴区检察院近年来探索出的“4+1”帮教新机制。
找准切入点,是确保“4+1”帮教机制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案件承办人帮助未成年人分析犯罪原因、认识犯罪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与犯罪嫌疑人、监护人、村(居)委会、学校沟通交流,制定帮教方案。同时,案件承办人还每月主动走访,针对帮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调整,以确保帮教收到实效。
某校高二学生陈某,因抢劫他人财物,成为 “4+1”帮教对象。帮教活动不仅让陈某重返了校园,还通过学校、同学、居委会等多方共同努力,让陈某恢复了自信,在高考中以516分的高分考上北京一所大学。
近年来,“4+1”帮教机制帮助了一批“迷途”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完成学业,回归社会,并有效地避免了再次犯罪。
“如果没有得到帮教,我的娃儿很可能再次走上歧途。”采访中,一位王女士对记者说,她十分感激案件的承办人,也更加相信司法的公正性。
携手家长学校
构筑未成年人犯罪“防火墙”
父母离异后疏于监护,造成子女误入歧途的现象并不鲜见。办案人员发现,一些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常沉溺于网吧上网,违法犯罪风险增高。对此,检察系统会同有关部门,对离异父母开展了“离婚不忘教育子女”活动,携手家长将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向前延伸。
同时,学校也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阵地。内江市检察机关联手学校,充分发挥后者的教育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法律基础知识讲座以及案例剖析等,使学生熟悉并能运用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了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效果。
采访中,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这样的法制宣教让孩子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现在小孩回家都能教我法律知识了,我成了学生。”市民陈洪说。
新闻推荐
内江120余名法律工作者和法学专家聚集一堂——探讨公正司法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记者孙国丞)“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的司法公信透视》……”12月5日,内江市举行“公正司法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主题论坛”,来自全市公检法系统的120余名法律工作者和法学专家,通过...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