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老人的“亲戚”—— 陈利元老人坚持20多年为敬老院送爱心物资
□ 本报实习生徐艳梅 文/图
人物简介
陈利元,男,84岁,家住东兴区西林大道,曾是内江航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退休后,陈利元把每月2000余元退休工资的大部分用于帮助他人。他爱说的一句话是:“人应该把自己‘看开\’,心里时刻装着他人。”
他的故事
“陈大爷又给我们敬老院的老人送东西来了……”12月12日上午,笔者接到东兴区胜利镇敬老院院长陈朝凤打来的热线电话。
20分钟后,笔者赶到胜利镇敬老院,见到了热心的陈利元老人。他头戴深色线帽,衣着朴素,胡须花白,坐着和敬老院的一位老人聊天。旁边一位老人告诉笔者,陈利元老人早上背来15斤饼干,已经全部分发给了各位老人。
“陈大爷这么大年纪,还经常背东西来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真不容易,这个月,他已是第二次送东西过来了!”陈朝凤说。
陈利元老人和胜利镇敬老院之间的故事,要从1988年11月份的一天说起。那天,陈利元偶遇敬老院的几位老人,在和他们聊天时,他得知有的老人没有过冬的棉鞋,便悄悄到附近的市场为老人们买了20多双棉鞋,并托人送到敬老院,还嘱咐送货人不要说出自己的名字。
后来,陈利元多次请人为胜利镇敬老院的老人送去汤圆、面粉、菜油等生活用品,都不留下自己的名字。
这些善举让敬老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员既感动又好奇,院里的工作人员展开“调查”,陈利元才被大家知晓。再后来,陈利元就公开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多数情况是每月一次,每次都带上礼物,有时一个月还会送去两次礼物。
“我也是老年人,知道老年人需要啥。这次给他们送的是饼干,他们晚上饿了可以加餐,这个饼干松软,没得牙齿都吃得动……”陈利元老人告诉笔者,在他心里,他早就把敬老院的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隔一段时间不见,还有点想念。为了分配均匀,老人每次购买东西时,都嘱咐商家按人头分好,到了敬老院就直接分发给大家。
陈利元老人介绍,来敬老院看望老人,只要背的东西不超过30斤,他都步行而来,一般单程需要1个多小时。
“您这么大年纪,背着东西走这么久的路,身体吃得消吗?”笔者询问。
“想到敬老院的老人拿到东西开心的样子,我就不觉得累了!” 陈利元老人乐呵呵地回答。
如今,陈利元老人和胜利镇敬老院的每一位老人都成了好朋友,敬老院的老人们也视他为亲人。每次前来看望,陈利元老人都要与院里的老人们聊聊天,有的老人不开心,他会主动开导,疏通老人的心结。
笔者采访得知,陈利元老人每月退休工资2020元,但他每个月用于自己开销的仅300元左右,其余的钱基本上用于帮助他人。除了常年给胜利镇敬老院的老人买东西,陈利元老人还多次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去年还为东兴区一家儿童福利院送去3000元慰问金和糖果、蛋糕等。
当笔者问及老人做好事具体花了多少钱、帮了多少人时,老人称“不记得了”,他说:“我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回报,也没计算过究竟付出了多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国丞文/图消防设施完好无损,可随时取用;进出单元楼幢必须凭密码;在池边、电源开关箱等安全隐患处张贴有明显的安全提示;巡逻队、义务消防队时刻守护居民平安……说起小区内的安...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