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擎科技创新大旗—— 记奋力前进中的内江市农科院

内江日报 2013-12-31 03:58 大字

◇余霖霜 本报记者 吴建军

沱江,内江人民的母亲河,孕育着甜城儿女。河畔,位于市中区花园滩的内江市农科院,汲吮着母亲河的“乳汁”。

翻开历史画卷,这所历经77载春风秋雨的市级农科院,始建于1936年,其前身是四川省内江甘蔗试验场,1958年扩建为内江地区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所,2007年撤所建院。

一路走来,一代代农科人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野里,把成果留在大地上”的理念,扎根沃土、孜孜以求、探索创新,使得农业科研开出了一朵朵绚丽之花,结出了一串串殷实之果,打造了一个个响当当的农业品牌,高擎起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大旗!

1985年至今,该院先后育成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83个,内香优、内麦系列、甜城甘蔗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8个,获成果奖78项;现已建成7个国家级科研、示范、试验基地;在农业部“十一五”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评估中,位列全国地市级农科院(所)第27位,四川省第3位,水稻品种权申请、授权量均居全国第23位。

近三年,该院农业科研突飞猛进,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全国农林渔丰收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农机实用专利1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4个;获国家农作物品种权15个。2012年被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评为“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农业厅评定为“四川省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被农业部、团中央确定为首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12月18日,市委书记彭宇行到该院调研指导工作,对该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勉励科技人员为内江农业科技创新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抓优势:

农业科研硕果满枝

内江是农业大市,要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科技引领和支撑。

“作为市农科院,其职责和使命就是要运用高新技术搞科研,不断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服务农民兄弟增产增收。”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黄跃成亮明观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早在2010年市农科院就响亮提出:“农业科研要坚持‘巩固优势,拓展领域,开放合作,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明确以新品种选育、技术研发和集成为重点,以成果转化为载体,以制度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扎实推进农业科研工作,促进农业科研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小麦、水稻、玉米、甘蔗等传统农作物,平均每年院里就有一个以上新品种问世。”黄跃成自豪地说,一个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往往要耗费六七年时间,内江新品种问世速度之快,在全省乃至全国地市(州)并不多见,这与高新技术在内江农业科技领域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

事实的确如此。步入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跃入眼帘的科技宣传栏写得明白:市农科院属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副组长单位,地市(州)农科院(所)水稻联合育种组长单位。主持承担国家、省级项目35项,育成内香优系列不育系成为全国骨干亲本,育成“多系1号”系列、“菲优”系列、“内香优”系列等杂交组合,共有59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先后获部、省、市级奖多项。杂交稻抗病育种、优质育种、细胞工程技术育种跨入国内领先水平,开展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注销公告根据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法院内东执字第号

注销公告根据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法院(2009)内东执字第318-4号执行裁定书、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法院(2009)内东执字第318-6号协助执行通知书,现宣布坐落于内江市东兴区木镇北路64号(原石桥西路...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