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社区选好“管家人”—— 市中区连续十年公开招考社区常职干部候选人

内江日报 2013-11-15 04:16 大字

社区干部身处基层第一线,每天都直接面对老百姓,最接近群众、最接地气,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排头兵”和“先锋官”。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推进,居民群众对社区干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社区干部队伍,内江市中区用连续十年公开招考后备社区干部的生动实践解答了这一课题。

◇本报记者 蒋小琴

给想干事的人提供舞台

“以前小区里居民是企业职工,相互间都认识,现在好多人我都认不倒。”民族路第四小区物管员黄天美,在内江生活了60年的她深刻感受到了内江城市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多。她说,现在小区里有不少是从农村来城里买房子住下来的,还有外来打工者租房子的。

这是内江市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带来的新变化。

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得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随之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这给社区干部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中区委组织部长郑平介绍,以前社区居民间相互认识甚至熟悉,可以通过居民推选德高望重、群众公信度高的人担任社区干部。但现在进城务工的人多了,居民间大多不认识,除了有事需要找社区干部外,都在各自忙工作。

“考虑到社区情况的变化,市中区从2003年就开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社区常职干部候选人,换届前2个月安排到社区熟悉工作,按选举程序参加选举。”郑平说,从社区居民推选提名到本人积极主动备考的公开招选,改变的不仅是方式,更是给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有识之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有效提升了人岗相适的科学性。

退伍军人代胜兵是新一届社区常职干部候选人中的一员。代胜兵是凤鸣乡人,被招考为凤鸣乡鸡公店社区常职干部候选人。他对两个月实习期内获得居民认可,被居民选为真正的社区干部很有信心。

代胜兵说,8年部队生活经历让他在执行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上会绝不含糊。2004年退伍回凤鸣乡,其中2年在乡上社区任小组长的经历,让他对社区工作愈发喜欢,“为居民办事,得到他们的认可,心中会很有成就感。”

从单一考核到综合评分

11月1日,在市中区区委党校课堂上,牌楼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晏华结合自身经历,为2013年新招选的24名后备社区常职干部讲述《社区干部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晏华是2003年8月市中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首批社区干部之一,先后获得过“全国三八红旗手”、 “内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市优秀党组织书记”等荣誉称号。2010年8月,通过市中区定向从社区书记、主任中招考街道副科级领导干部,考录到牌楼街道办事处担任副主任。晏华回忆,那一年招考只进行了面试。

43岁的邹萍是2013年新招聘社区常职干部候选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报名时看到有笔试、面试还要考察,最担心题太难考不上,也怕竞争不过一起参考的一些年轻大学生。不过还好,试题是根据职位实际设计的,内容很贴近基层情况。”邹萍说,笔试把社区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党务知识、计划生育、房屋拆迁、低保就业等作为重点内容。

郑平介绍,市中区自2003年建立社区干部公开招考制度以来,就不断探索选准、选好、选优社区干部的有效方式。 

针对届中人员调整量少采取“面试+票决”方式,在全区公开遴选社区干部候选人,侧重解决实际问题、德才表现评价的考察。2012年11月,市中区采取差额面试、差额考察、差额票决“三差额”方式,公开选拔5名城市社区干部,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针对换届时人员调整数量多采取“笔试+面试”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社区干部候选人,侧重社区工作基础知识、电脑操作技能的考核。今年9月,市中区实施笔试、面试、考察“三轮差额”测试公开招选24名社区干部候选人,创新实行了“双向双基量化”差额考察模式考察社区常职干部候选人,力求从多角度考评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0年来,市中区先后通过公选、遴选方式招考了311名社区工作者,让社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真正建立起了正规、严谨的社区机构。

名词解释

“三轮差额”测试:是指按笔试1∶5,面试1∶3,考察1∶2的人员比例进行测试。

“双向双基量化”:是指 “双向”即考察工作地、生活地两个方向,“双基”即设定群众评价基础分、考察组评价基础分,“量化”即考察量化评分按10%比例计入总成绩。

新闻推荐

东兴供电公司开展红线制度巡讲活动

(魏智勇)11月11日,东兴供电公司纪委书记黄杰到椑木供电所与全所农电职工面对面开展“红线制度”讲座,受到了农电职工的欢迎。据悉,这是东兴公司按照内江供电公司纪委的统一安排进行的“红线制度...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