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工余国后的书法路
◇本报实习生杨彩红文/图
余国后今年58岁,家住市中区永安镇金马村7组,目前在内江市某银行当花工。2004年,余国后在张大千纪念馆当花工,耳濡目染萌生了学书法的念头。
当余国后告诉家人想学书法的时候,遭到了全家上下的一致反对。他母亲说:“你都是快满50岁的人了,等你把庙子修起来,和尚都老了。”但余国后没有放弃学书法的决心,他鼓励自己:有志不在年龄大小;无志者,空活百岁。
学书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笔、墨、纸、砚,样样都要钱。当时余国后一个月的工资只有800多元,仅够生活开支。他只得偷偷地将逢年过节攒下来的钱用于学习书法,他从临帖开始,一步一步踏上书法之路。
“最开始买了两本字帖,将白纸裁成和书大小差不多的纸片,将纸蒙在字帖上,一笔一画地照着临摹。”余国后说,一开始,自己就像一只无头苍蝇,行书、楷书、隶书等都临摹。后来,在内江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国武的指点下,他开始一心一意临摹于右任的书法作品。
为了练好字,余国后常常凌晨3点过就悄悄起床临帖。为了记住字形,每个字、每种字形他都要临摹100遍。为了省钱,他常以地为纸,在养花的院坝里练字。一张纸,他要反复在上面练上数十遍,直到一个个黑白分明的字变成一个个厚厚的“墨饼”。有一年多的时间,他还在厕所的地板上练字,“地板脏了,拖把一拖就干净了,节约纸张。”
“老余,又在练字啊?”“老余,你的字不错哟!”“我们的花工将来一定是个书法家!”久而久之,余国后苦练书法的事在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传为美谈,单位赠送了一张办公桌给他,并允许他把单位办公楼顶楼的杂物间当做“工作室”。
余国后的“工作室”在12楼,两面有窗,没有窗帘,冬冷夏热。笔者走进余国后的“工作室”,一进门就看到他练习书法的废纸堆了一大摞。办公桌上铺着一张宣纸,旁边放着一本约5厘米厚的《于右任标准草书字典》。余国后说:“‘工作室\’夏天热、冬天冷,但再热再冷,我一天都要练七八百个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余国后的书法作品逐渐受到了不少行家的赞赏。去年,市相关部门在人民公园举行书法作品展,他还应邀将自己的作品拿去参展。今年,他先后参加了 “农行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参赛尽管没有获奖,但我还是高兴,毕竟我的作品‘走出去\’了。”余国后说。
新闻推荐
(记者易平)“外面再好,也没有家乡好!”东兴区高梁镇红祠村2组李小彬夫妇,在外创业12年后,于今年返回家乡,把在山东创办的生猪养殖企业搬迁回了内江。目前,夫妻二人已完成养猪场的一期投资80万元,企...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