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培桃育李五十载硕果芬芳沁心田—— 内江七中五十华诞校庆巡礼

内江日报 2013-09-10 04:41 大字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今年金秋十月,内江七中将迎来建校五十周年喜庆盛典!

春风化雨诲人不倦,润物无声传承文明。五十年来,一代代七中人耕耘不辍,用勤勉与智慧培育人才,用执着与追求镌刻发展的里程碑,用汗水与心血谱写壮丽的教育新篇章。

◇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文/图

●发展篇

内江七中始创于1963年,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梅家山。学校占地面积15亩,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1800余人。在编教职工145人,其中有高级教师46人,省、市、区级以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90余人。

内江七中(原名内江初二中)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育人成果显著。内江七中是内江市唯一一所对外交流学校,唯一一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唯一一所具有全国体育运动俱乐部学校。

内江七中先后被评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校风示范学校、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学校、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市科技特色学校、市园林式单位、市级和谐校园、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仅在去年,该校就获得了“高中教育工作综合一等奖”、 年度教育系统“目标考核一等奖”、市直“普通高中教育先进集体”、年度“教育宣传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工人先锋号”等三十多项荣誉。

培桃育李五十载,硕果芬芳沁心田。内江七中办学成绩斐然,不仅培养了市中考状元,清华、北大研究生,博士毕业生等优秀学子,还培养了直接参加“神五”、“神六”航空航天飞船研制,为我国嫦娥工程做出了骄人成绩的北京航空航天轨道控制中心主任唐歌实,以及受到国家民委高度关注的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工艺研究所创建者殷志鹏等成功人士。

人才辈出,精英叠加;群英云集,星光璀璨。从内江七中还相继走出了“奥运冠军”巫丹、唐琳,“亚洲女飞人”刘晓梅,中国象棋“国家大师”谢卓淼,乒乓球冠军陈西平,著名青年演员邓家嘉,著名电影、电视制片人、发行人曹平,“超级女声”陈西贝等,他们为国家和家乡的体育、艺术事业贡献卓著,为人生争得了精彩,为母校和校友争得了荣耀与骄傲。

●育才篇

内江七中何以屡屡书写“低进高出”的升学奇迹,培养出各个领域的拔尖人才?

据介绍,内江七中的学生当中,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占了一半以上,很多学生进校时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行为习惯不好,而且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内江七中坚持“一个学生都耽误不起”的朴素教育思想,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放弃”的原则,遵循“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扬特长”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塑造高中教育的艺术特色,打造初中教育的优质品牌”的办学目标,探索出了“一个进口,多道口上桥”,为升学预备教育构筑通向成功立交桥的办学模式。

“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成才的途径。”长期以来,内江七中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会学生“扬长避短”,帮助学生顺利成才。

彭越是该校高三(5)班学生,入校时学习成绩在班上排名中等。但班主任刘红庆老师发现他有绘画特长,于是从高一开始,就把他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尊重其个性发展,鼓励他发挥特长,再加上他平时学习刻苦,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进了四川美术学院。

陈昆老师所带的高三(4)班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学生们的基础参差不齐,这让科任教师起初在教学上感觉不适应。经过研究,教师们决定大课面向全体学生,整体兼顾;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免费的培优补差,对优生进行单独辅导,对差生给予帮助和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在内江七中,教师因材施教的例子还有很多。

加强家校联合,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该校开通了“校讯通”,并通过多种渠道保持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绩提高。

付光新老师带领的高三(1)班有名张姓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好,但行为习惯不好,教师们做了几次思想工作无果后,学校和他的家长取得了联系,该学生的家长多次来学校,配合学校一起管理该学生,终于改正了他的一些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今年高考中,小张考出了517分的高分。

“不用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出路。”学校成立了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该校高中生源量少质差的实情,明确了“低起点、夯基础、严要求、创佳绩”的教学定位,确定了“让学困生学起来、让中等生优起来、让优等生尖起来”的培养目标,对高中年级管理实施“三年一盘棋”的策略:高一是基础——夯实基础,稳步发展;高二是关键——稳中求进,自我发展(分艺术班);高三是决战——咬定目标,优势发展。

“坐立行,要端庄,既得体,又大方,头要正,目要端,精神足,胸襟宽……”在内江七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文明礼仪三字诀》。学校要求每位学生把这首三字诀入脑入心,不仅要口中能说,心中能记,更要在行动中积极实践。

先成人,后成才。内江七中注重德育教育,把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当作重点来抓,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内江七中的学生有礼貌,守纪律,爱劳动!”这是来校参观的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教师同行讲到最多的一句赞美词。

●重教篇

锲而不舍创一流,开拓创新谋发展。

“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这是内江七中校长谢锦玲讲得最多的一句话。2009年6月谢锦玲到职后,巾帼建功不让须眉,工作中坚持“三要三不”即:要干实事,不说空话;要琢磨事,不琢磨人;要敢于挑重担,不推卸责任;以“善于实干,敢想敢干,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带动教职工,提倡“精细化、走动式管理”。

近三年来,学校在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先后荣获了省、市级荣誉二十余项。谢锦玲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省、市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手标兵”,市“影响内江”十大杰出女性,市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学校十佳),市优秀党员、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等殊荣。

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是一所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按照师德高尚、学识高深、能力高强、业绩高深的“四高”标准,内江七中常态性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从师范院校招聘优秀青年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青年骨干教师,把好新进教师“入口关”。同时,对新进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鼓励老教师和新教师“结对子”。每个学期对新进教师跟踪听课并及时反馈,逐步提高他们上课水平后再安排到重要岗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每年都有征文比赛、寒暑假教师阅读教育书籍并撰写相关文章等系列活动,对老师们的作品评先评优,并将优秀作品编辑成册;每个星期都会组织一次教师政治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行风、师德、师风类文章;每半个学期开展一次教师行课调查,向学生征集意见,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学生向老师提意见和建议,学校再把学生意见汇总反馈给科任教师。

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到成都七中、绵阳中学等名校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和培训,同时也组织教师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大、西南大学等高校参加短期培训,平均每人每学期学习两次以上;另一方面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李怡、四川师范大学段从学等专家教授来校举办讲座和指导。平时,学校还通过举办粉笔字、钢笔字、课件制作等常规性业务技能培训和竞赛,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钟立新、张静两位老师获得了“四川省美术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多名教师获得省二等奖和市一等奖。同时,在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学科教师技能大赛中,每年都有该校的教师获奖。四年前,该校开始设立“校长奖励基金”,奖励在教学领域中比较突出的教师。

内江七中拥有一支思想过硬、技能过硬、实力很强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眸征程,沧桑巨变;承前启后,激情满怀。

泱泱甜城湖,流淌着经年悠深的眷恋;苍苍梅家山,见证着半个世纪的辉煌。触摸内江七中的建校历史,让我们强烈感受到惊叹和震憾,禁不住为她经历的半世纪风雨而自豪,为她一路走来的铿锵坚定而歌唱!

新闻推荐

VIP跟踪服务 助力华润雪花30万吨搬迁扩能升级

◇本报实习生徐艳梅张小丽9月11日中午1时许,趁着没有下雨的空档,华润雪花啤酒30万吨搬迁扩能技术改造项目施工现场的安保人员廖校弟穿上雨靴,沿场地边缘前往正在建设的临时办公区进行巡逻...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