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别的“寻根之旅”——市中区专题调研城南新区地域文化
◇本报记者 韦小梅 文/图
调研:推动城南新区大发展
城南新区毗邻内江主城区,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具备城市发展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是市中区未来发展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今年1月4日,市中区启动城南新区建设。3月5日,市中区与美国艾奕康公司对接,就城南新区规划第一阶段成果交换了意见和建议。第二阶段成果汇报会召开在即,市中区展开文化调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画到底。
“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记者从市中区区委宣传部获悉,课题调研分为两个专业组,即文物调研和文化调研组,由来自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新局、区文管所、区文化馆等单位20余人组成。
3月上旬以来,课题组兵分两路,对南起黄荆坝、北至牌楼坝、西至丁家坝、东至高坝范围的地下文物及地面文化遗存进行调查,重点调查了辖区内的古驿道、古寺观、古墓葬、古建筑等重要历史遗存以及著名历史典故、历史传说、历史地名、历史建筑、渡口码头、名人故事等方面的文化遗产资源。
经20余天的现场调查和20余万字的史料查阅,初步形成了《关于城南新区地域文化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八项调研成果,于4月8日召开汇报会。会上,关心市中区发展的部分老领导和内江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就城南新区文化主线定位、文化符号及口号选择、文化展示途径及载体、文化资源开发及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理念、未来城市建筑与本土文化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会后,课题组认真收集、整理了各方意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调研报告。
回眸:大量文化遗迹聚集
东临黄荆坝,有经巴蜀古驿道进入蜀国的东南门户——蓉城第一关;西有高矗于马鞍山之颠,傲视内江城五百多年的“三元古塔”;中有长达5.85公里的一段巴蜀古驿道;有封建时期迎送上司的乐贤铺;有充满传奇色彩的丞相墓、结缘帝王的黄姑坟;有深含寓意的“万里桥”和皇帝赐予奶妈——朱大脚的孝节牌坊;有早于自贡盐业开采历史500年的三元井,有文坛“幽默大师”刘思亮的故居;还有东汉崖墓、徐家湾糖坊(民居)等共计18处珍贵的文化遗存。
人需要经常回头看,才可以走得远。新区建设也一样,文化调研得实际,文化调研知得失,文化调研明方向。
放眼:融入并支撑新区发展
着眼新区建设,课题组提出以“汉安石刻”这一主体艺术形象支撑,选取汉安石刻精品——石羊作为文化代表符号,以5公里步行古驿道、成渝铁路线、乐贤公交线、10公里沿江水岸线、15公里自行车环岛线5条线路为载体,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半岛古驿道文化”旅游品牌。例如,将巴蜀古建筑元素、巴蜀石刻、塔山公园与步行驿道的文化融合等。市中区文管所所长万立新介绍,“此次文化调研报告将递交给美国艾奕康公司,将为城南新区总体规划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未来的城南新区,是集行政办公、现代服务业、中高档居住为一体,产业特业突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人文生态美好、管理高效有序,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生态园林新区,是市民居家、休闲、养生的后花园。
新闻推荐
科学规划引领内江发展 扩大开放助力追赶跨越曾万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 杨松柏任晓春出席 王宾陈宗淑列席
(记者王征实习生邓婉蕾)4月19日,市委书记曾万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要求,要深入实施规划引领、扩大开放战略,在着力次级突破中加快追赶跨越,奋力推进内江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