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内江:从地理中心向区域经济中心蜕变

金融投资报 2012-05-07 18:20 大字

4月26日,总投资94亿元、面积两倍于当前城区的内江新城36个项目同时开工。作为“成渝之心”、毗邻高经济密度区的内江,有条件崛起为新的增长和财富地区。

内江,向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迈出了重要步伐,掀开了重塑内江经济地理、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恢宏篇章。

多年来,内江由于经济密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资本和人才流动难以及制度、政策、观念障碍等因素造成与成、渝两地商品、资本、劳务和信息、知识流动形成分割而产生巨大经济距离,阻碍了内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缓慢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2011年,内江城镇化率为40.2%,比全国的51.27%和全省的41.83%分别低11.07%和1.63%。但是,内江位于成渝通道发展轴中点、 “双核同城”与“双向半小时经济圈”独特的区位条件及与成都、重庆产业互补的优势,具备了近距离有效承接成渝经济活动外溢、承接产业转移、共建成内渝产业带的良好基础,是接收两地辐射的首选之地。

有区位、交通物流、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的内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该如何抓住机遇在成渝经济区发展版图中重新定位以重塑内江经济地理?

创新融入成渝的体制机制

实现从地理中心向区域经济中心的蜕变,内江首先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和土地产权经营等方面创新融入成渝的体制机制。

基础设施改善可以强化经济集中,促进经济的密集化,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距离。内江城镇化率低、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业结构层次低。同时,内江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入水平不高。

因此,应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与市场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以构建平等共享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来统筹协调各项收支,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协调基础设施、住房和一般治理上的投资;二是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建设资金提高对内江交通、水利、市政公用等领域支持力度,尤其在解决大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三是在区域内更加重视开放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把可资本化、有较好现金流和回报预期较好的项目转化为招商引资项目,通过创新赢利模式和回报方式,建立吸引市场资金的投资激励机制,并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

其次,要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内江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首要的是建立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促进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在推广成都、重庆城乡统筹改革试点政策基础上,应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在有序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的同时,加快出台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权益和福利方面实现真正融入的政策制度。

第三,要探索土地产权经营新机制。良好的土地市场运作是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关键因素。内江在最大限度地缓解土地和资源短缺带来的发展限制、实现集聚效益最大化方面,应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在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前提下,探索创新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引导机制和土地产权经营机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打造经济一体化投资环境

成为区域经济中心,需要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投资环境。首先,凭借区位优势,尽快成长为成渝经济区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内江才能实现在成渝经济区的快速崛起。依托于作为成渝经济区交通与物流中心之一、被列入四川省规划建设的九大城市之列的契机,内江应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全力打造与优势产业配套的生产型物流体系,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半小时经济圈步伐。其次,内江应抓住建设成渝经济区和成都市打造 “西部金融中心”的有利时机,完善以金融为核心的高水平现代服务业,成为成渝经济区中部地区金融先行战略示范区和金融中心:建立成渝经济区中部城市开发银行;主动接轨成渝,通过开放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从成渝延伸到内江开展业务;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资金支持,实现与成渝经济区的金融一体化发展,并为周边城市提供金融服务。第三,内江作为川南城市群的重要通信枢纽,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区域性信息枢纽地位,加快建设中部区域信息中心。

构建产业集聚的城市支撑

提高城市化率和要素聚集能力,构建与成渝经济区供应链密切关联的城市现代产业体系,是内江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实现从地理中心到区域经济中心的最主要支撑。

在壮大配套成渝的集群产业支撑方面,内江与成渝在空间距离上有优势,应充分利用纽带和 “支点”的力量缩短产业距离,主动对接成渝,承接优势产业关键链的转移、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并通过交通枢纽、劳务市场和物流创新,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推进区域内产业扩散和产业链延伸,迅速实现产业发展优势与成渝经济区互补,并建立与周边城市产业区关联的产业支撑,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和与成渝经济区内产业一体化,成为联结成渝、配套成渝的坚实纽带和发展平台。在选择产业集群发展上,内江应根据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及区域竞争发展趋势,以战略新兴产业引领自主创新,抓住在清洁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方面已形成相当规模的比较优势,以及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先行优势和良好基础,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比较优势,真正走上产业高端化发展之路。为此,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优势产业上,内江要制定协调配套的相关激励政策和资源保障、环境保护政策,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化,并借力资本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集合债等直接融资。

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引导人口和产业聚集、实现集聚效益的最大化方面,内江正借鉴成渝产城一体化拓展城市空间。目前,总投资94亿元、面积两倍于当前城区达103平方公里的内江新城已开工建设,向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迈出了重要步伐。内江在以新城建设拉动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应创新城乡形态,将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并根据“两化”互动发展的产业布局,以税收改革和金融创新促进就业,依托 “两化”互动政策,提升中小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四川省社科院 杨萍

新闻推荐

区位优势吸引央企入内江

本报记者罗辑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处于成渝腹地的内江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投资热土。《金融投资报》记者获悉,在今年5月中旬的“央企入川”活动中,内江也展示出其与成...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