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成仁自1995年于市中区沱江乡初一中学退休后,生活简朴而充实,他一边栽花养草,一边学习创作诗词——诗词记录退休时光——记诗词爱好者黄成仁

内江日报 2011-12-18 05:31 大字

◇本报记者 韦小梅 朱怡雨

老有所乐

12月13日,记者来到市中区圣江路17号黄成仁家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幅字挂在墙上熠熠夺目,“这首是我写的,那首我老师写来勉励我的……”黄成仁引记者欣赏他满屋子的“宝贝”,虽已年满76岁,却容光焕发。

说起创作缘由,黄成仁说,他以前是语文教师,退休后想到学习诗词创作。“虽然我教了几十年的语文,接触到的诗词非常多,但真要创作,还得从零开始。”黄成仁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恩师、内江一中退休老师但茂修。但茂修建议他买一本《诗词入门》来学习,而这本书只有在东兴区和平桥附近一老书店内才有。黄成仁连续去了多次才买到这本书,便如获至宝地钻研起来,遇到不懂之处就向但茂修请教,还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有时间就畅谈诗词,乐此不疲。

亲近自然

“创作诗词需要不断积累,善于观察身边事物,认真体会内心所感所想。”2004年,黄成仁像往常一样在楼顶花园除草,劳动了一会儿,浑身大汗淋漓,索性靠着栏杆休息。他看着几只鸟儿在沱江上空翱翔,江边有艘淘沙船,沱江对面幢幢高楼,似乎还能听到楼里学子的琅琅读书声……黄成仁突发奇想:“鸟瞰沱江浩渺流,蜿蜒北去过芳洲。浮云朵朵连新宇,广厦重重似蜃楼。对岸幽园书生众,河边静处钓叟留。梅兰菊竹花团簇,恍似南柯梦里游。”他创作的第一首诗《楼顶花园》由此诞生。

“创作诗词要亲近自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天马行空,可以以实写实。创作后还要稍加改动,使其符合平仄、韵律。”黄成仁坦言,诗中“花团簇”原本是“时时有”,前者给人以花儿拥挤、开放鲜艳茂盛的感觉,而后者则不那么生动形象。还有“芳洲”原本是“大洲”,指大洲广场,但读起来没有诗味,也改了。

甜城湖畔两岸景观打造后,黄成仁第一次沿着甜城湖边散步,看着美丽的甜城湖变化如此大,他情不自禁感叹:“微风伴我江边走,朵朵鲜花频点头。各色鱼儿欢戏水,信步游人乐悠悠。”黄成仁认为,外面总有新鲜事,他便随身携带小本子,只要一有想法,就将句子记下来,回家慢慢修改。

记录瞬间

去年春节前夕,黄成仁已经熟睡,以前教过的一位叫郑永华的学生突然打来电话,祝贺老师新年快乐。黄成仁和学生聊了很久,挂电话后兴奋难眠,一首诗油然而生:“五十年前一学子,五更来电贺新年。当年班级不曾记,惟有调皮现眼前。”

前不久,黄成仁去“5·12”大地震的映秀镇旅游,来到一个叫牛圈沟的地方,导游介绍,牛圈沟两侧原本是很高的山,一侧有高达100多米的瀑布。地震时,两山相互碰撞,掩埋了牛圈沟内32户人家。黄成仁看到眼前只剩下二三十米长的瀑布,心生感慨,“飞石震沟百丈深,顿埋三十二家门。眼观堰塞湖中水,共缅亡灵映秀新。”

采访结束,黄成仁将记者来访一事创作成诗:“访谈突兀正迷茫,论句谈诗只浅尝。引见恩师催奋进,竿头百尺敢舒狂。”黄成仁说,写诗就是有感而发,有情而生,其内容大多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他至今已创作了200余首诗词,像日记一样,记录着他多姿多彩的退休时光。

新闻推荐

曾万明杨松柏会见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黄红云

(记者王征实习生邓婉蕾)4月10日,市委书记曾万明,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会见了重庆市工商联主席、重庆渝商投资集团董事长、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黄红云,双方就扩大合作领域,提升...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