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增绿色 生活添景色 内江推进全域绿化优化生态环境综述

内江日报 2021-12-21 07:57 大字

大洲广场

塔山公园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颖

12月18日清晨,沿着绿道漫步谢家河湿地公园、清溪湿地公园、花萼湿地公园,随处可见晨练爱好者在跑步、健走,或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内江的绿化整得好!”“生活在内江真的巴适,出门就逛湿地公园……”近年来,市民见证并感叹内江的美丽嬗变,一声声称赞背后,是内江在优化生态环境上的不懈努力……

城乡增绿

“开窗有景、出门见绿”变成现实

市民李瑞钦是一名跑步爱好者,家住临江小区的他每天都要到塔山公园“打卡”。

“这里环境很好,空气很清新,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他说,自己常拍摄视频和照片分享运动生活和塔山公园的美景。

同日,在城南新区七家滩湿地公园项目施工现场,河流、岸线与景观自然衔接、融为一体,大型机械设备有序运作,工人们正在进行树木栽种、土方作业等施工。

据了解,项目总体设计以35015平方米的公园绿地和84301平方米的河堤绿地为生态基底,对公园景观进行打造并实施沿江生态修复。

目前,土方工程已完成90%,乔木种植量已达到70%。项目完工后将打造出一个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生态景象,进一步美化周边环境,为市民新打造一个观赏游玩、舒缓放松的场所。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推进全域绿化,优化生态环境”这一主题,为内江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良好生态保障的发展思路。

实施“城乡增绿”行动就是举措之一。通过在农村形成沿路沿水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的全方位立体绿化格局,在城市建设河道绿化带、环城防护林带、城郊缓冲林带,“开窗有景、出门见绿”在内江将逐步变成现实。

“全域绿化是未来5年长期坚持的工作,主要实施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园区绿化、森林保护‘六大工程’。”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全域统筹、应绿尽绿,建管并重、提质增效”原则,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核心,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为内江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系统治理

夯实内江绿色本底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生态治理也应该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这样才能顺应生态环保的内在规律。

因此,推进全域绿化,优化生态环境,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加快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湿地退化综合治理。

近日,流经市中区朝阳镇代家沟村的乌龙河河段波光粼粼、水清岸绿、景色宜人,构成了一幅山清水秀的醉人画卷。

在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内江以乌龙河为试点,针对污染成因实施“一河一策”,因地制宜分类分段制定治理措施。如今,乌龙河出境断面水质从劣Ⅴ类逐步改善,已稳定达到Ⅳ类。

乌龙河的嬗变,是内江有效治水的生动例证。

“现在不仅要治污,还要综合治理水生态,建设沿岸绿化工程。”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守护一江碧水,内江在坚持新(改)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由市领导任沱江内江段总河长,分级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000余名、市县级断面长30余名,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巡河护河,推动形成了党政、企业、群众“三方共治”格局。同时,统筹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

绿色是理念,也是行动。

提起太子湖,附近的居民陈贤回忆道:“以前,这里的水浑浊不堪,还散发出一股臭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时过境迁,昔日的“臭水沟”已然蜕变成绿树环绕,湖水澄澈的“网红”休闲地之一。

依托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内江全面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如今,11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污主体工程建设,水质均已消除黑臭,并完成沿岸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2644亩,实现“长制久清、鱼翔浅底”,变身城市后花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1年,内江扎实推进区域环境管控,全市33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中,24个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3个实现水质升类。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41个乡镇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7.6%。

绿色发展

城乡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12月17日,东兴区永兴镇闻家冲村,一台台密封运输的垃圾转运车装载着固体废物垃圾,来到内江海诺尔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卸料平台。垃圾被卸入垃圾仓后,工作人员用像大手一样的吊抓,将垃圾抓至发酵区。发酵5至7天后,这些垃圾将被送到焚烧炉里进行焚烧发电。

“在海诺尔投产之前,内江城区的垃圾都是采用填埋方式。现在,这些垃圾全部运到海诺尔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更加环保。”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内江城区垃圾日处理量在500吨至600吨,春节时可达到700多吨。这样的体量,内江海诺尔垃圾焚烧发电厂能够全部“吃下”。

绿色是保障内江永续发展的首要前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更应该彰显“绿色内涵”。

近年来,内江广泛推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建设。今年,市中区就在史家镇、凌家镇、龙门镇等地,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1个;隆昌市石燕桥镇修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3套,指导企业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污水处理设施18个。

“以前,房前屋后污水横流,臭味难耐,现在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集中处理,再也闻不到臭味,居住环境变好了,用水也更放心了。”看着一体化设备自动运作,“污水”瞬间变“清水”,凌家镇古楼村村民张善勇满意地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推进全域绿化,优化生态环境,要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推进“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确保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优良天数率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新(改)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130座,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6万立方米/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纵深推进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内江建成长江经济带水质自动监测站7个、省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完成土壤样品流转间、土壤分析测试间等实验室建设,全市累计获得手工环境监测数据6.5万个。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内江发展而言,环境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符。未来,全市上下将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快构建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生态内江建设贡献环保力量。

新闻推荐

持续发力内江挺进通道经济枢纽经济

内江已构筑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资料图)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艳梅12月3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老挝国家发展战略的标志...

隆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隆昌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