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内江供电公司:“两代人”的薪火相传
新塔组建施工现场
◇罗国强本报记者伍雪梅文/图
随着内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内用电负荷迅猛增长。一些片区负荷增长过快,变电站负载率过高,因此增容扩建刻不容缓。在国网内江供电公司电网改迁的过程中,有这样一对电力父子,他们一个“建”、一个“拆”,续写着新老电力人各自的历史使命。
“父”与“子”,同圆一个电力梦
“今天进度如何?”“走木板桥小心点。”“一定注意安全,容不得半点差池。”5月23日,在隆昌市石燕桥镇石燕桥变电站附近电网改迁现场,内江供电公司所属星原电力集团工程部线路专责余舟正在现场指挥。
“这边场地限制,可能会有工期上的耽误,组塔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时间?”他向一旁的老师傅“取经”。老师傅现场勘查分析,由于沿路是水田,水田里搭起一座木板桥,必须人工挑抬将组塔材料送达,势必更耽误时间,所以可以灵活采用施工方法加快组塔进度。他支招,靠光缆的部分就散组以确保安全,空旷区域就片装好再整体吊装以加快进度。他估算,照这样的进度,这基新塔组建至少需要3天,还可以适当增加些人手。
为余舟出谋划策的是内江供电公司老员工余福义,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是一对父子。
38年前,余福义怀揣着一个电力梦开启征途,他用38年,以专业至诚的饱满热情,一次又一次踏上征程,一次又一次攻克困难,在激情与无悔中,一路跋涉向前。
一直以来,余舟被父亲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影响着,渐渐地,父亲的梦想也成为了他的梦想。若干年后,余舟也进入了电力系统,父子二人圆了同一个电力梦。
“拆”与“建”,共谋传承与发展
石燕桥变电站建于1953年,原来是35千伏变电站,当时是内江历史上第一座变电站,1981年升压为110千伏变电站,从建站到经历一次次扩容改造,它已经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了66个年头。
入夏以来,石燕桥周边的用电负荷进一步增大,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此次线路改迁意义重大。此次改迁涉及新塔组建与旧塔拆除工作。
在施工现场,距离余舟指挥组建的新塔近10米处,有一座老塔巍然矗立,它已经“服役”38年,在新塔建好之后,老塔就会被拆除。
据了解,这次线路改迁涉及的24号输电塔是余福义参加工作时参与建设的第一基铁塔,如今,他的儿子要来拆老塔建新塔。
余福义回忆,老塔是1981年底建的,那时候建塔条件艰苦,自己又是第一次参与建塔,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基塔是自己电力梦的开始。如今,余福义退休了,这基塔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又将有新塔取代它,同时,也有新的人员替代自己继续进行电网建设,余福义称自己没有遗憾,内心满是喜悦与希望。
余舟告诉记者,他也是在建新塔时才得知即将拆除的老塔是父亲参与建设的,他称,老塔运行38年,其工艺与质量是值得肯定的,如今老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老一辈人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使命,新一代进入电力舞台,希望自己能够传承老一辈的精神,并怀揣梦想向上、向好发展。
父子二人“一建一拆”,不仅见证着电网设备的更新,更见证了两代电力人的薪火相传。
“弱”与“强”,新征程续新辉煌
改革开放四十年,内江供电公司为内江做了什么?一座座高塔拔地而起,一条条线缆绵延不绝,一条条线缆让一个个梦想迸发出激情与火花,一盏盏灯火照亮了一张张生动的脸庞和笑颜,为内江的进步与人民的幸福编织起可靠的电力守护网。
为满足整个内江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老线路都在不断地更换设备,整个电网都在不断地升级改造。
余福义见证了内江电网的发展,他说,当初参加工作的时候,整个内江地区包括资阳,只有5个110千伏变电站,而截至目前,内江已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33座,35千伏变电站66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598.35公里,为内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网内江供电公司不断在前行中超越自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这艘巨轮正扬帆启航再续辉煌。
新闻推荐
隆昌市双凤镇天湾村枳壳林里套种中药材 闲置土地再利用让村民逐年增收
村民采收车前草穗子内江市农科院专家张如义为天湾村村民讲解枳壳种植技术◇本报记者姜晓凤文/图“听说最近的价格是7块钱...
隆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昌市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