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提醒:有人利用微商牟取暴利,市民特别是学生尤其要提高警惕

宜宾晚报 2018-08-01 13:47 大字

案例一

花2798元买到组装机,消费者退货无果

最近,17岁的隆昌市民小李很烦恼,她花2700多元买的“苹果”手机,到货后发现是组装机。联系退货,对方却不闻不理。

7月初,小李在二手交易平台“转转”上看中了一款“苹果”手机,对方表示手机是全新的,由于是走私货,价格比实体店低很多,只需要2798元,并承诺如果不满意,7天内包退,15天内包换,1年内包修。

小李信以为真,很快加了商家的微信,并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将2798元转给了对方。

7月7日,小李收到货后发现,尽管手机外观有“苹果”标志,但手感跟“苹果”手机不一样。小李表示,她对苹果手机比较有研究:“这个手机一看就是组装机,肯定用的安卓系统。”

于是,小李立即通过微信联系商家要求退货。起初,商家坚持是正品,让小李尝试激活。后又以财务人员没有上班为由,提出7月15日后再联系。然而,之后不管小李怎么沟通,对方都不闻不理。

“激活后肯定更不能退了。”小李试图通过快递包裹上的电话、地址联系对方,却发现地址是广东某快递公司的一个办事点,电话也是该快递公司的。快递公司表示只负责发货,不清楚寄件人信息。

无奈,小李投诉到隆昌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小李不是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无法协调处理。

7月25日,小李告诉记者:“手机一直放在家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案例二

花7000多元买到“水货”手机被“拉黑”

前段时间,两名学生模样的女子来到隆昌市工商局投诉,她们说,在微商处买到了“水货”手机,想找对方退货,却发现已被拉黑。

这两名女子称,她们先是在淘宝上看中了一款“苹果”手机,价格为3000多元,感觉比较划算,准备购买。商家却表示没有货了,并向她们推荐了一个朋友的微信号,说是可以从那里拿货。

两名女子很快加了微信号,一番讨价还价后,两人通过微信向对方转账7000多元。

几天后,两名女子收到了“苹果”手机,拆开包裹后却让她们大失所望,手机竟是“水货”。她们试图联系商家退货,却发现已被“拉黑”,根本联系不上对方。

工商部门

朋友圈买卖属私下行为,维权很难

这种完全建立在互信机制上的交易行为,一旦出现纠纷,该如何维权?

隆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将通过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纳入了规范对象,但对于微信代购引起的纠纷,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可以进行处理。“微信代购是个人行为,往往是打着‘朋友、熟人帮忙’的名义进行,代购人也没有办理工商登记,许多还是业余兼职。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认定代购人就是经营者,出现纠纷被视为普通民事纠纷的可能性更大,也难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工作人员说。

记者从隆昌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1月至今,该局已接待涉及“在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的微信类咨询3例。

“微信推销商品的主要客户群多是熟人或朋友,有的即使购买到了假货或者与商品宣传内容不符的产品,也是私下退换,甚至自认倒霉,很少通过投诉举报来维权。”隆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个人通过微博、微信进行线上线下交易,本身具有一定私密性,且难以对交易性质进行认定。如果是企业等经营主体通过微信进行营销或开展代购业务,则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隆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提醒,近年来微商火爆,但网络交易的漏洞较多,有的人利用微商牟取暴利,甚至做一些违法的事,市民特别是学生,尤其要提高警惕,切莫被“低价”蒙蔽了双眼,更不能轻易向陌生的微信好友转账。

新闻推荐

听蝉赏萤山未眠

三伏天气,高温酷暑,热浪滚滚。傍晚,几个人相约夜登宝华山,一来避避暑气,二来赏赏夜色。汽车一路追着夕阳,从山的南门进入。山里...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