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蝉赏萤山未眠

市场星报 2018-07-27 01:10 大字

三伏天气,高温酷暑,热浪滚滚。傍晚,几个人相约夜登宝华山,一来避避暑气,二来赏赏夜色。汽车一路追着夕阳,从山的南门进入。

山里的暮色来得特别快,周边即刻模糊起来。一下车,晚风徐徐拂面,顿时清凉了许多。草木经过烈日的烤晒,正散发出阵阵芬芳。耳畔满是蝉鸣,嘹亮而幽远,远比城里的蝉鸣有气势。蝉声似一曲充满激情的交响乐章,又如波澜壮阔的海洋,一次次冲击心房,令人激荡澎湃。

沿着盘山公路登山,高大的梧桐树、茂林修竹,都成了蝉的舞台。这些不知疲倦的“歌手”,音色自然本真,没有半点的矫情。听蝉声,需静心,方可听出高亢中带有婉约、激昂里含有低吟的韵律。更有那涧水潺潺,和着蝉声,似股股清音在心中流淌,也牵出了童年的情愫。儿时捕蝉,用竹丝做一个圈,插在竹竿上,从屋旁粘上一层层蜘蛛网,再去黏蝉,有时也和小伙伴爬树捉蝉,乐此不疲。在蝉的声声鸣叫中,度过了一个个充满童趣的夏天,那份记忆,是那么香甜。

蝉忘情地唱,思绪也随之飞越千里。蝉“含气饮露,则其清也”。它餐风饮露,清心寡欲,虽其貌不扬,却有高贵的姿态。蝉与禅同音,身处在“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自然想到了不远处的律宗祖庭——隆昌寺。这千年古刹是否也晕染着这些蝉,那发出的“知了、知了”声,似有十足的禅意,仿佛它们也参禅悟道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幽远空灵的蝉声,回荡在山间,荡涤着内心的尘埃,使人参透人生,到达蝉噪山静、山静心更静的境界。

目光透过山凹,晚霞即将褪去娇羞。夜色开始笼罩四周,峭壁上一丛丛、一簇簇的野百合,那纯白依稀可见。或许蝉经过一天嘶鸣倦了,或许不愿打扰寺中的僧人,声音渐消。虫儿却接着登场,唱起了宛转悠扬小夜曲。

站在山巅,城市的灯火阑珊,高铁上的火车如一条火龙飞驰。新月如钩,不知何时已挂在天边。月色溶溶,天空透明澄净。夜风习习,竟有一丝凉意。

原路返回,萤火虫开始在眼前划过。这些夜的精灵似乎特别害羞,躲着月光,在幽深的树丛中尽情撒欢。

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喜欢回忆往事。儿时听大人们说,有位古人白天耕田劳作,每逢夏日夜晚就用白布做成透光的袋子,装着一些萤火虫,用微弱之光读书。听后很受感动,便在村边田头捉一些萤火虫,装在瓶中试着看书。当然那只是一时好奇,其实根本看不清字。

愈往山下,愈感深邃,萤火虫也愈多。于是,干脆拐到清朝时的烧香古道,往山肚子走去。轻踏青石板,不说话、不开灯,生怕惊扰这浪漫情调。成千上万的萤火虫悬浮在无尽的漆黑中,那轻盈的身姿发出点点橙黄,忽闪忽闪,忽高忽低,忽疾忽徐,如梦如幻。山谷间充盈着暧昧的气息,弥漫着绵绵情意。大家全都默然,心神俱醉,从未感受如此之美。我默念着“轻罗小扇扑流萤”,用双手捂住一只萤火虫,体味唯美的诗意。

萤火虫的生存与生态息息相关,对水质、土壤、植被、光线等要求高。现在萤火虫已没有儿时多了,而宝华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树茂草深,森林覆盖率高达92%,优良的环境正适合萤火虫的繁殖。

一路漫步,一路流萤相伴,一路惊叹不已,这亦真亦虚、奇幻灵动的情景,仿佛徜徉在“童话秘境”。快到公园大门时,其中一人忽地躺在路上,说这样的感觉更好:仰望夜空,繁星闪烁,若明若暗,就像一只只萤火虫飞上了天;而四周的萤火虫又像苍穹上漏下的星星,眨着眼睛,脉脉含情,演绎着美丽的爱情。此刻,上下左右、天上人间融为一体,这种极美,直叫人躺着不愿起来。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帷。”宝华山的蝉与萤联袂演出,是一场听觉和视觉的盛宴。蝉和萤,一个是歌唱者,一个是闪光者,尽管生命都很短暂,却活出了别样的精彩与灿然。想到此,心中不由得升起敬佩之情。

新闻推荐

隆昌市:着力规范散装食品经营管理

(粟春梅记者李忠福)7月11日,隆昌市召开2018年散装食品规范经营管理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城区大型超市、中型副食店、白...

隆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昌市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